此戰最為關鍵的一環就是楊鴻儒的重甲騎兵沖鋒。沒有這些“小坦克”的突進,三百柔然護衛的臨死反撲會給他們帶來大量殺傷。
難怪具裝騎兵一直能所向披靡,飛矢射不透鐵甲怎能不無敵?
就在他們準備繼續上路的時候,一伙潰兵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你們是哪隊的?”副將問道。
“稟將軍,我們是仆蘭幢將麾下兵士...昨日我們遭到兩千余柔然騎兵突襲,幢將壯烈,我們也被殺散了。”潰兵連忙道。
副將命令道:“從現在開始,你們將編入我的麾下繼續戰斗!那支柔然突騎現在在什么方位?”
“在此西南方向...”潰兵說道。
副將叫來幾個幢將開會,一支兩千余人的柔然突擊對于一個分隊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他們必須要聯合幾個分隊的力量一起殲滅他們。
上千規模的騎兵戰斗已經算是一場大戰,幾萬人的戰場當中在第一線的士兵也就千人...所以千人戰場的烈度是不低于萬人戰場的。
面對兩千余柔然突騎,就算楊鴻儒他們有一百重甲騎兵都不太夠用。重甲騎兵倒是能把地方陣營敲出一個口子,但是在草原上的騎兵戰,就算柔然的陣型散了依然可以持續戰斗。
重甲騎兵在戰場上的戰略意義就在于突破和分割戰場,如果打殲滅戰,重甲騎兵的殺傷數量并不比騎射手高。
最后經過討論,大家還是一致決定尋求外援。如果能找來五個以上的分隊,糾集三千人馬就能穩妥地吃下這股柔然突騎。
柔然后方能出現兩千人以上的突騎隊伍,顯然他們已經發現了北魏的軍事意圖,另外又組建了突騎隊伍阻擊北魏絞殺隊伍。
為了能讓友軍順利找到他們,楊鴻儒他們只能原地扎營等待援軍到來然后狠狠干它一仗。
楊鴻儒有感于重騎兵的限制,準備玩點黑科技給柔然突騎一個驚喜。
北魏長城就修在內蒙境內,楊鴻儒他們冬天扎營的地方擱在現在叫包頭。他們越過長城不久,腳下的土地在現在沒名,但是在二十一世紀以后卻及其牛皮格拉斯--白云鄂博了解一下?
這地方是華夏最大的稀土儲雪區,同時還蘊藏著豐富的硫鐵礦。硫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s2,除了有鐵之外,硫的含量也賊高,非常適合提取濃硫酸。
作為一代老銀幣,楊鴻儒覺得不能浪費腳下的資源。他在扎營的時候,讓麾下士兵出去尋找硫鐵礦...因為腳下就是礦脈,士兵們很快就帶回來了很多礦石。
楊鴻儒把硫鐵礦分解成鐵和濃硫酸,然后把濃硫酸裝進他用斡旋造化加工出來的鐵罐子里。但凡有點化學基礎的同學們都知道:濃硫酸是可以用鐵器承裝的,因為濃硫酸和鐵反應會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這層氧化膜不溶于酸。
他打算把這些鐵罐子做成炮彈的形狀打出去,然后再柔然頭頂上玩個人工降酸雨。濃硫酸潑在臉上的滋味...想一想都覺得上頭,這么干雖然不太光明磊落,但是兩軍對壘還管那個?
死了的敵人才是好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