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汗國再弱再弱也能動員出個幾十萬兵力,守衛王庭的兵力再少再少也不能低于五萬。
楊鴻儒的手里只有一千多不到兩千的兵馬,就算這兩千兵馬全都是重騎兵都不好使。
不過秉承有棗沒棗打三竿子的想法,楊鴻儒很想對柔然王庭干一炮。
最終他還是壓下了這危險的想法,他在距離柔然王庭五十里開外以木蘭一號鐵甲戰車為核心開始高筑堡壘。
這個距離到柔然王庭不遠不近,足夠楊鴻儒他們游刃有余的發揮。
然后他順著河流開始撒通訊兵,廣邀北魏各路分隊集結起來進攻柔然王庭。他這個堡壘就相當于進攻王庭的橋頭堡,只要聚集五萬以上的大軍,他就敢開著木蘭一號沖擊柔然王庭。
楊鴻儒傳出的情報相當珍貴,柔然王庭遠在大漠以北,北魏軍如果沒有滅掉柔然王庭,幾十萬大軍他出動就算功虧一簣。
別的不說,楊鴻儒這份情報就能讓他直升一級。
臨時的堡壘并不需要多高多大,草原騎兵并不善于攻城,只要圍墻能阻擋騎兵沖鋒就足夠。
偷摸在柔然王庭眼皮子底下修筑堡壘的危險性極高。為了快速趕工,楊鴻儒親自扛著工具和士兵們一起挖溝,夯土,筑墻。
他們的堡壘背靠河流,隨時可以乘船溜走。一旦自己被柔然王庭的探子發現,他們進可攻退可溜。
花木蘭的工作是組織偵察兵巡邏,如果有柔然的偵察兵向他們這個方向開進,立刻會有偵察兵把柔然的偵察兵拐到其他方向。
饒是如此,楊鴻儒他們還是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把臨時的堡壘修好。有了這個堡壘,楊鴻儒他們這些人就敢跟上萬大軍對峙。
古時到攻城戰,沒有十倍的兵力想都不要想。尤其是草原騎兵的戰斗,在缺乏工程武器的情況下,騎兵下了馬的戰斗力還不如步兵。
而且堡壘的圍墻上邊還有四十門虎蹲炮,柔然騎兵要是敢下馬攻城,散彈炮會分分鐘教他們做人。
從圍墻上往下打的威力比平原戰斗更大,四十門大炮齊鳴,百步之內眾生平等。
誰死誰活皆看天意!
隨著情報的不斷傳遞,北魏的士兵不斷向楊鴻儒這里靠攏。他們都是自帶干糧來的,一時半會兒也餓不壞。
不過隨著北魏軍隊的人數增加,柔然王庭最終還是發現了楊鴻儒的堡壘。
五萬柔然騎兵浩浩蕩蕩的向堡壘抵近,然而楊鴻儒的堡壘附近兵力不足兩萬五。
這次戰斗近乎于最終決戰,只要能把這五萬騎兵收拾干凈,北魏大軍進攻柔然王庭的路將暢通無阻。
在場軍職最高的指揮官是來自拓跋家族的一個王,他擁有在場所有部隊的指揮權。唯一例外的是楊鴻儒,楊鴻儒利用自己“命巫”但身份換來了屬于自己的獨立指揮權。
不過楊鴻儒需要讓出堡壘,這一點要求楊鴻儒是同意的。
有鐵甲戰車做掩護沖鋒,蹲守在用黃土堆出來的堡壘并沒有多大意思。
當楊鴻儒把戰車開出堡壘之后,震驚的北魏官兵都感覺自己贏定了。有天神的保佑如何不贏?
柔然騎兵的接近讓戰場上的氣氛降到冰點,能否畢其功于一役就看這場戰爭的結果了。
如果干掉柔然的主力,談笑間王庭灰飛煙滅。
如果他們被柔然的主力干掉了……那大家就收拾收拾東西撤回長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