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攻城初戰,楊鴻儒作為大帥必須要打個樣。他騎著熊貓站在城外--這個角度都快和城墻差不多高了!
一個縣城的城墻高低超不過十米,楊鴻儒站在胖胖的箭頭,那就是六米半···在兩者保持一定距離的情況下,高低差距就不太明顯了。
“守軍聽著!我們是大宋天軍!攜煌煌天威而來!識相的話就開城投降!我們保證你們的人身安全!否則,一旦讓我們打進去了···全部坑之!”楊鴻儒可不是來玩游戲的--破城之后,一些不穩定因素必須要掐滅在萌芽當中。
城里的守軍都快被嚇哆嗦了。
坑殺?這是要埋人啊!
外邊好幾十萬大軍,就算異人丟一塊石頭都能把城墻給填平了!
怎么守?怎么打?一萬人的守軍怎么抗住幾十萬人的狂轟亂炸?
投降吧!
別打了!
如果運氣好還能換條活路!
城門吱吱嘎嘎的被打開,一群大遼二線部隊灰頭土臉地從里邊走了出來。
大宋步兵邁著整齊的步伐,垮愣垮愣地走進了城池。全城人民簞食壺漿以慰王師。
燕云十六州很多居民都是漢人,他們在遼人的統治之下活的一點都不好。終于!咱們的隊伍打過來了!
多么淳樸的百姓啊!
楊鴻儒留下一萬步兵守城之后,繼續一路北上。
他一路攻城必克,連著打下來了二十多個城池。而楊鴻儒的軍神之名也漸漸在宋軍當中被傳揚。
誰能想到太師竟然是個超級高手!
誰能想到太師竟然還是楊老令公的后人!
誰能想到太師竟然是一代名將!
跟著這樣的大帥打仗提氣啊!百戰百勝誰不喜歡啊?
大遼在南邊被宋軍打得落花流水,在北邊也被大金鐵騎欺負的夠嗆。其實契丹騎兵和大金鐵騎的戰斗力差不多,但是吧···大遼入主中原北部之后就漸漸驕奢淫逸起來。
甚至,他們連馬上的技術都荒廢了不少。所以被生活在艱苦的東北老林子里邊的大金打得稀里嘩啦。
大金也沒想到,大宋自己就把燕云十六州給收回來了。而且他們還厚顏無恥地直接完成了占領和戰后安撫工作。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楊鴻儒原地募兵響應者百萬--這不是吹牛嗶,是真有這么多人來應征!
不過秉承優中選優的原則,楊鴻儒招募了十萬新兵。不是養不起更多,而是新兵太多容易造成戰斗力下降。
三個老兵帶一個新兵的培養方式還可以接受,多打幾仗之后,這些新兵也就能熟悉戰場了。
有攻城的時候俘虜的遼軍士兵當勞力,燕云十六州的建設工作比想象當中的更快。而且春耕和秋收并沒有被影響--即使影響了,楊鴻儒還有來自瓊州和彎彎的救濟糧。
那地方產糧量簡直不要太多,尤其是用上了雜交水稻種之后,畝產竟然能達到一千斤--這已經達到了現代雜交水稻畝產的一半,遠超本時代的產量。
只要不餓肚子,良善的百姓們就不會造反。而且還可以以工代賑,興修水利、開墾良田、修筑城郭···
大金在跟遼國拼命的時候,大宋已經穩住了腳步在北邊扎根了。這里已經是我大宋的領土,你要是敢過來就開戰!
不服就干!你大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