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爾遜博士吩咐徐衛海繼續翻譯,然而學術論文這東西,口譯并不是那么容易,徐衛海說的磕磕絆絆,納爾遜博士也在一旁聽的越發焦躁。
其實在杜邦集團內部,還有一個筆譯小組,正在全力進行翻譯工作,這個小組由經驗豐富的華裔科學家組成,語言沒有問題,專業術語也十分精通。
只是筆譯那邊傳來消息,翻譯,校對,整理,全部加起來要好幾天時間,納爾遜已經等不及了。
與此同時,在倫敦,在巴黎,在全球各個地方,無數翻譯者都在緊張的工作,他們或屬于某個跨國公司,或是各大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教授團。
但隸屬哪里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原這篇中文論文,在沉寂已久的學術界,掀起了巨大風波。
有史以來第一次,全球矚目的重大發明創造,居然以中文的形式率先發表!
高原的這一做法,打破了英文百年來的學術壟斷!
背后咒罵他的人太多了,何止成千上萬!
……
“寫的真是太好了!”
帝都,紅色高墻之下,吳東明忍不住發出驚嘆,此刻天色已晚,而吳東明老爺子的情緒卻依然高漲。
他像被打了雞血一樣,從中午一直讀到深夜,中間只是隨便吃了點水果充饑。
秘書周凱迪有點擔心的說道:“您老可要注意身體啊,話說高原那篇論文您不是讀過一遍了?怎么還這樣激動呢。”
吳東明笑著說道:“不是論文,你看昆侖問道的最新文章列表,就在剛才,高原又放了一篇雜文上去。”
周凱迪點了一下瀏覽器刷新,果然有一篇新的雜文,同時還有一個預告說明。
“小高老板有點意思,他居然還會寫雜文。”
周凱迪念叨,他點進去一看,只見這篇雜文是從語言學的角度,論述中文和英文,究竟誰才能代表未來。
稍稍一讀,周凱迪便被高原精彩的論點吸引住了。
“這并不是中文能否橫掃所有語種,成為未來地球語言的問題,而是在這個世界上,現存的所有語言中,只有中文有面向未來的能力!”
周凱迪念叨,高原的文章開宗明義。
隨后他輕輕蹙眉,覺得高原或許有些夸張了,身為華夏人,熱愛中文理所應當,但這種獨一無二的論調,就有點過了,從語言學上來說,英語,法語,拉丁語等等,都有自己的可取之處。
然而周凱迪繼續往下看,很快就被驚的目瞪口呆。
隨著近代社會知識大爆炸,英文單詞的數量,已經在二十一世紀初,正式突破了兩百萬大關!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單詞數量還在以瘋狂的速度增加。
但是唯獨中文是個例外。
因為中文是世界上罕見的分析型語言。
鯊魚:shark
黃魚:yellow-fintuna
墨魚:cuttle
鯰魚:catfish
鯽魚:crucian
帶魚:hairtail
鯧魚:pomfret
鱸魚:weever
黑魚:snakehead
呃…
周凱迪讀著高原所舉的例子,頓時整個人都不好了,他不由想起了英語中該死的月份,十月就十月唄,非要叫什么October。
現如今,英語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分化,化學和醫學,數學和考古學,彼此所用的專業語言完全無法互通,彼此根本聽不懂。
而中文卻有著海量的詞匯容納能力,任何人只要認識三四千漢字,就能夠產生無數種詞語組合,即便過去沒聽過的生詞,仔細琢磨琢磨,大概率也能明白意思。
在這篇雜文最后,高原用戲虐的口吻寫道:“如果英文這貨統一了地球,那咱們這個地球就真的要完球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