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邊的出入口在國道上,北邊的出入口是燕墨一級路。
兩個人繼續向北邊走著,魏良義向岳東介紹了總公司投入大量資金的主要用途,不僅僅是改建。
青元正好位于燕海和墨島的中間區域,距離兩邊都在100公里左右,如果單純看燕墨一級路,商機還沒有那么凸顯,畢竟南邊的國道也連接燕海和墨島這兩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
然而,如果把視線放得高一些,就會發現燕墨一級路的重要性了。
被譽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被列為國家七五計劃重點項目,88年10月區段性通車并收費,預計今年全線通車。
作為國內大陸興建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全線路基寬26米,中央分割帶3米,上下行4車道,可通行450噸平板車。共修建百米以上的大橋16座,立交橋及跨線橋101座。
從正式建設開始,每年70公里,每公里造價600萬。
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條高速路的使用壽命肯定很長。
這條路連接了沿線五座經濟發達的大中型城市、三個港口、兩個國際機場,可以說是一條為整個東北筑起的振興經濟和對外開放的黃金通道。隔海相望的燕海,隨之而來的商機可以預見。
而燕墨一級路,承接著計劃建設中的其他高速公路,比國道的路況好得多,時間也是效益的一部分,東陸南海加空中運輸的大格局,真不是能和某些果蔬商戶說得通的。
景區原本買下的場地沒到燕墨一級路的位置,在燕墨一級路搞建設征地拆遷時,有些人、有些單位確實得到了實惠。
但沒在征地拆遷范圍的心里有點不滿,感覺以后公路通了,來回車輛跑得多,對自己的生活肯定有影響。
景區高層在這方面也算是有頭腦的,前年年底說動了總公司,協調村鎮和附近單位搞拆遷工作。
那些心里不滿的樂得遷走,這條市場里的主街道就直通到了燕墨一級路。
之后景區做了大規模建設和改造工程,卻由于種種原因,這個果蔬批發市場依然沒做起來,原來那個臟亂差的果蔬市場卻依然紅紅火火。
討論怎樣轉型時,最先考慮的是籌建商業街,南邊搭接錦瑟鎮的主街,北邊和鄰市工業大鎮的主街遙遙相望,既吸引住這兩個鎮的消費者,也等于延伸了景區的功能性區域。
當然,主要目的不是依靠兩鎮居民消費,但要在做大商業街之后,才能逐步實現目標。
比如說,通過鄰市工業大鎮的主街連接鄰市的城區和北邊的港口,效益必然大幅度增長,這也是建設果蔬市場時和錦瑟鎮討價還價的籌碼之一。
深度調查后,又覺得錦瑟鎮和那個工業大鎮的大多數人習慣了去城里買東西,想把他們留在這里消費并不是簡單的事,很難讓一條街超越一座城,難度比建設果蔬市場大得多。
所以商業街的計劃胎死腹中了。
岳東聽到這里,已經有了想法,只怕這計劃把副總們驚得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