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的金魚不論是家庭養殖還是大規模養殖,都是比較抗折騰的。
不像后期只盯著錢的趨利模式,導致金魚到了個人手里成活率很低,所以這個年代養魚的大有人在。
岳東開始誘導魏良義,“魏科,你說現在人有了閑錢,有了空余時間,最喜歡養的是什么東西?”
魏良義下意識的答道:“金魚吧?”
“如果咱們大批引進金魚養殖戶,你覺得前景怎樣?”
“從這邊算起的話,到市區得有3公里多,會不會影響銷售?”
“我聽說許多城市的花鳥魚蟲市場開設在郊區,因為比較集中,生意都不錯。而且你想想,既然有那閑心養金魚,都是有空余時間的,不在乎多跑這么一點路。其實3公里多聽著挺遠,換算下來也就是3000多米,上學的時候跑課間操就差不多這個距離了,騎車過來不過十幾分鐘。”
“也是啊,你這么一說是不覺得遠。這樣的話可以給咱們帶來不少人氣,也不只是市區的,南邊的錦瑟鎮,還有北邊的那個工業大鎮,生活都比較富足,估計平時養魚的也不會太少。我記得錦瑟鎮上就有賣小金魚的,銷量還是不錯的,趕大集的時候,好像還有外地的特意趕過來賣的,說明下貨量不小。”
岳東笑了笑,“我既然想先讓金魚養殖戶們在這里做起來,就不會只針對本地消費,還要吸引外來的,所以咱們得好好打算一下。”
“吸引外來的?那可是離不了水的活物,怎么帶走?”
“用加厚的雙層塑料袋充上氧氣就可以了,水也不用太多,所以不會太重。這種模式在大城市早就興開了,批發觀賞魚的市場也早就這樣做了。只不過咱們這小城市主要是當地的消費群體,沒人用到這招,你就沒機會了解。”
“打上氧氣?醫院那種?”
“對呀,所以說活魚運輸很簡單。我還準備帶咱們當地的金魚養殖戶去大市場轉轉,長長見識,帶一些好的金魚品種回來,爭取吸引到周邊城市的穩定客戶。”
“你這一說我忽然想起來了,我好像聽說有人去三方市的花鳥魚蟲市場批發金魚、彩鯽什么的回來,他們都是用這種充氧的方式?”
“沒錯,還有去省城、墨島、燕海進魚進設備的,都用這招。但他們大多不知道,那幾個地方很少有人進行大規模養殖,都是從外地進的貨,我恰巧去過那個大型集散地,可能也是咱們青元唯一一個去過的。我這么和你說吧,就那么一個批發觀賞魚的市場,面積就和咱們青元市區差不多,你能想象得到嗎?”
魏良義真的驚了,“啊?那么大的專業市場?得有多少人去那里進貨?”
“夸張一點說,咱們國家的北半部差不多都是去那里批發。但人家忙的時候不接待小客戶和零買的,所以進貨量少的金魚商販,很難拿到暢銷貨,這也是青元的金魚商販從三方、省城、墨島、燕海那些二道販子、三道販子手里拿貨的主要原因。”
魏良義眼睛一亮,“既然大部分人不知道,而且咱們青元還只有你一個人去過,不如咱們直接去進魚進設備回來,利潤豈不是更高?”
“魏科,大老遠的去一次不容易,肯定會帶回來很多很多活魚,誰來照料?沒有專業人士行嗎?”
“也是啊,咱們的主要目的是振興華年街,不能只追逐利潤。”
“其實咱們不追逐這種利潤,還有更關鍵的一點,多利用一下本地那些老養殖戶的口碑。可以說青元及周邊的金魚愛好者,幾乎沒有不認識他們的。如果咱們在這里賣金魚,他們依然在市區賣,就有可能出現在這邊搞果蔬批發市場搞黃了的下場。”
魏良義立刻嚴肅起來,“必須提前簽下合同,不能讓他們腳踏兩只船,想到這里來的只能2選1。只要大部分搬到這里來,養魚愛好者才能跟過來選購,才能真正地帶來人氣。可我擔心他們不肯過來,你有把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