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橫了他一眼:“難道不是這樣嗎?難道你就怕得罪你的上司,而不怕朕的雷霆怒火嗎?”
趙興趕緊趴下磕頭:“不是小臣怕了上司報復,更不敢欺君而胡亂說話,請陛下聽小臣解釋。”
呼呼喘氣的崇禎好辦天,才咬牙切齒的低聲道:“站起來,講。”
趙興誠惶誠恐的再次爬起來,晃了下這站起來趴下,趴下再站起來多次造成的暈頭轉向,然后整理了下自己的思路,一五一十的道:“其實,臣在的小旗,是不滿額的滿額。”
“這是什么渾話。”崇禎實在不明白趙興說的是什么,但這次,他卻耐心的聽下去了。
“陛下。小臣的手下沒人,但其實是真的有人,只是他們不歸小臣管,我也不敢管,人家也不來。”
這么一番回答,當時讓崇禎如聽繞口令,徹底的蒙圈暈菜了。
不等皇上再問,趙興趕緊解釋:“錦衣衛雖然有十五六萬,但比起早年優中選優的錦衣衛來,錦衣衛這個大明軍界公認待遇優厚的崗位,就成了諸位大臣的眼中肥肉啦。萬歲,據小臣所知,明朝成化年間時,錦衣衛就“冗員之進無窮”。比如勛貴家的子弟,哪怕是個混吃混喝的草包,只要走走門路,就能拿到個錦衣衛“編制”,繼續拿高薪混吃混喝。”
然后再解釋:“就比如小臣的屬下,三個在江南,是江南御史的兩個兒子,和巡鹽御史的一個孫子。還有三個是四川布政使的一個兒子,據說都已經五十幾歲了,還有一個云南巡撫的一個孫子,據說還在襁褓之中。而另外的四個,是云南沐王爺家的,其中還是一個世子。他們都是登記在冊的,小臣想貪墨了軍餉也不敢,也不經過我的手,他們也不能千里迢迢的來當差。”然后又苦笑一下:“即便來了,小臣也不敢管。”
然后偷偷的瞄了一眼陷入沉思的崇禎,趙興繼續直言道:“而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是錦衣衛正因為地位特殊,往往還是朝堂拿來賞賜有功大臣子弟的辦法,就比如,當朝黃閣老,他的三個兒子,最小的那個才三歲,就已經是世襲錦衣衛千戶了。”
崇禎老臉一紅。
趙興說的對啊,因為大明的制度問題,皇上想要籠絡臣撩,賞賜一個人一個官爵,可惜,一個專門和皇帝對著干的內閣,就絕對通不過。
大明的各級官吏的任命,都是御史臺考察,報備吏部,再由吏部考功司考察,然后才由職方司給你安排,但安排了不等于你就可以上崗了。然后上報尚書,再是內閣。等內閣定了之后,才報給皇上。雖然皇上有三選之權,對自己不認可的駁回制度,但基本內閣是不同意的,皇上簽字認定,是為天子門生,你才正式的是個主政一方的官員了。所以,大明才有下抗上的風氣,因為大家都是天子學生,平級,誰怕誰,彈劾了上司,還能鬧個風骨之評呢。
但一旦內閣駁回皇上不認可的官員,皇上也可以不簽字認可,那這事內閣也不能執行。所以才有神宗28年不上朝,結果讓大明的官員缺額一半,差點癱瘓了朝廷運作的怪事發生。
弊端當然有,但這也是大明制度優越的原因所在,皇權和內閣也就是君權臣權互相制衡,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