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些人是必須封賞的,怎么辦?京營禁軍和錦衣衛,是皇上拿錢養的親軍,是不歸內閣管的,在這里封官,你內閣管不到。所以,皇上一高興,就封誰誰錦衣衛百戶千戶什么的,還各個做世襲,如此幾百年下來,就有了大批的干占名額拿俸祿的空額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造成京營和錦衣衛空額的不是下面的人,反倒是最上面的這位。
各級的文武高官家屬,也瞄上了錦衣衛“肥肉”。比如嘉靖年間“閣老”嚴嵩家的幾個孫子,都是未成年就成了錦衣衛高官。楊博費宏等“明代名臣”家,其子侄們也都扎堆進入錦衣衛。他們都是空掛個名,只要家里老爺子還在,躺著就能升官發財。
趙興繼續解釋:“而真正敗壞錦衣衛名聲的,其實也不是真的錦衣衛,就比如小臣知道,北京市面上的錦衣衛,絕大多數都是“買的”,基本都是些市井無賴惡棍,打著錦衣衛的旗號敲詐勒索。”
崇禎大驚:“還有如此事?”
趙興無奈苦笑:“因為大量的名額都被官員子弟占據了,反倒真正做事的沒了人手,就比如萬歲派王監丞監督小臣辦案,因為小臣手下無人,只能雇請幫閑幫襯。若是沒有這些幫閑,小臣就審不了案子了。”
這事,王和中回來的時候,已經向崇禎稟報了,崇禎是知道的。
“就比如有個叫趙瞎子的流氓,一次就敲詐京城商戶兩千兩白銀。為什么如此猖狂?因為按此時錦衣衛的“規矩”,普通流氓只要拿出二三萬兩銀子,就能買個錦衣衛的“堂貼”,然后就能胡作非為,因為他們要拿回自己的本錢,就得巧立名目,構陷人罪名,極盡敲咋能事。本錢拿回來了,還要賺足利潤,如此惡性循環,怎么不壞了錦衣衛的名聲?”最終哀嘆一聲:“萬歲,所謂十五萬錦衣衛,高層基本就是白吃飯不做事的紈绔子弟,底層就是一群買堂貼的地痞無賴,真正錦衣衛不多啦。”
然后再看看崇禎:“如果八百萬的費用太高,只要將吃白飯的,和那些買堂貼的都去除了,小臣感覺,估計現在真正做事的錦衣衛,不會多出三萬啦。”
十五萬,到三萬,那么一年的使費就只有不足一百萬啦。而為了省下一百萬,就自斷臂膀,這真的不值得啊。
好久好久之后,崇禎吩咐:“你回去吧。”
趙興跪倒磕頭,然后跟著那個小太監慢慢的退出了東暖閣,走出了集英殿,走出了皇宮。
當他再一次回頭看那威武森嚴的宮殿群的時候,趙興感覺:“那是一個深鎖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