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仲明的陪伴下,趙興視察了東江鎮。
東江鎮幾經摧殘,只有城墻更高大了,但整個城內,早就成為了一片廢墟,原先被毛文龍帶走的東江鎮四萬多的百姓,經過這么多年的離亂,已經百不存一。
在這里只看到不多的百姓,在變成廢墟的街道上,逡巡著,依靠著記憶,依靠著對家的殘存味道,找尋著家的位置。
“現在東江鎮城內,有多少人口?”趙興詢問那個年輕的知府。
:“回趙大人的話,登記造冊的僅僅只有一千掛零。”
四萬漢人百姓啊,最終僅僅幸存了一千,戰爭,是多么的殘酷啊,尤其是民族之間的戰爭,更是殘酷無比。
但就在這個時候,城門中,走出了一個商隊,他們打量了這片廢墟的城市之后,并沒有走,而是在十字街的一塊廢墟上,住了下來,開始組織人手,清理廢墟,搭建窩鋪,然后,在這個窩鋪上,掛起了一塊牌子《張家老店》
商人,是這個社會最活躍的分子,只要他們存在,只要他們走到哪里,這塊哪怕已經徹底死了的地方,不會多久,就會煥發生機。
這就是趙興無論什么時候,都極力的刺激商業發展,大力扶持商人的原因。他們不但把外面的貨物帶進來,會把當地的物資賣出去,最主要的是,他們能給這里,帶來新的信息。并且能將這里的信息帶出去。
商業就像是一條活水,流經之處,就會給當地帶來生機。
趙興走到這個商鋪前面,抬頭看了看牌匾,然后彎腰,鉆進了店鋪。
店鋪黑暗,貨物的品種也簡陋的不忍目睹。
老板樣的人看到趙興等人進來,連忙歡喜的迎上前來:“這位客官——”但立刻就看出來趙興身上穿的官服,連忙要施禮,趙興一把拉住:“別別別,我就是一顧客,我想看看這里有些什么,想買一點。”
這個老板沒想到這個官員竟然如此隨和,趕緊殷切招待:“小店新開張,您是小店的第一位客人,您看中什么,八折。”
然后跟著趙興瀏覽他那不多的貨物:“如果您休要什么,也請賜教,我們會盡可能的為您采購。”
趙興最終選了一縷絲線,至于他要這個干什么,還是他說的那句話,為了給這個商人鼓勵,他需要買點什么,然后將這縷絲線送人呢,他也認為自己這樣做是對的。
“為的知府大人,你是不是該在這里選點什么?”
年輕的知府立刻道:“下官早就想好了。”然后對老板道:“請老板給我進一點文房四寶,只要是紙張,只要供貨及時,價錢公道,以后我的知府衙門的所有辦公用品,都將在你這兩采買。”
這是一筆大生意,老板樂的見牙不見眼,他慶幸,自己冒著巨大的風險,第一個來到鎮江做生意的決定,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