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床在走廊的末端。
周野吾跟在主任身后朝著走廊深處走去。
這種久違的感覺讓他有些莫名奇妙的激動,甚至說是自豪?
他很喜歡這種做醫生的感覺,不敢有說濟世救人的美好理想,但是他真的很喜歡看著那些病人從病痛里恢復到健康。
他只是一名專科學歷的醫生啊,這種恥辱一般的提醒總會縈繞他的心頭,雖然他不自怨自艾,但面對高材生遍立的醫院,他難免會有些難過。
距離上一次進入病房,并且是一名醫生的身份進入,已經過去將近兩三個月。
實習期后的空檔假期,讓他都快要忘記自己這個身份了。
……
“小吾,你先進行問診和查體,我看下你問診和查體怎么樣。”陳日源在推開病房的門,小聲的對周野吾吩咐道。
他原本以為自己只是跟著眼在這位以一流醫術著稱的主任身后,記錄寫病人的情況便好了。
沒想到一上來,竟然就是自己親自上手了。
怎么就省略了示范的過程呢?
唉。
硬著頭皮上吧。
實習醫院出來以后,周野吾差不多快忘記了問診的步驟。他走到17號床前,而陳主任這時候已經站在了一側去了。
“你這次是怎么不舒服過來住院的呢。”周野吾對著17床的病人問道,他雙眼聚精會神的看著17床的男病人。
不過讓周野吾有些意外的是,這個病人就像早就做好準備一樣,臉上是一種莫名的平靜,與他經歷過的任何病人都不一樣。
而且那種平靜就像他知道主任這個點會來病房,但周野吾一下子又覺得自己怎么會在想這么莫名其妙的事情……他是陳主任門診看過的病人,自然是認識的,也許早就打好了招呼這個點來看他。
男病人還未開口說話,陳日源輕聲咳嗽了一下,周野吾馬上明白其中的意思。
他重新振定了下,假裝什么都沒有發生一般問道:“您好,你叫什么名字,這次是怎么不舒服過來住院的呢?”
問診一定要先確認患者身份,核實是否本人,這是避免醫療事故里很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點。
男病人微笑著,那種笑容很僵硬,顯得非常客套,他的聲音有些孱弱,“我叫李司鳳,我就是一直發燒,頭很痛,所以來醫院看病的。”
周野吾繼續問道:“在家有測過體溫嗎?最高多少度,為什么會發燒呢,最近有沒有淋雨或者吃海鮮這樣的經歷?”
李司鳳說道:“體溫自己在家測最高有39.2,沒有吃海鮮,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發燒了。”
“那你體溫波動情況自己知道嗎?”周野吾在紙上記錄下了體溫,表情嚴肅,似乎已經進入了狀態。
李司鳳淡淡的看著這個也如自己一般大的少年醫生,很隨意地說道:“一直在39以上,最高到39.2,現在也還沒降下來。”
周野吾若有所思的想了下,體溫持續在39-40左右以上的高體溫水平,這不是典型的稽留熱嗎?
稽留熱常見于急性感染類型的疾病,例如大葉性肺炎、斑疹、傷寒的高熱期。
周野吾這些想法只是一瞬間在腦子里劃過,便回過神來。
看病就像是破案,一定思考每個細節。
“發熱多久了,還有其他不舒服嗎?惡心嘔吐,怕冷,呼吸覺得很費力什么的?”周野吾耐心地問著。
李司鳳說道:“發熱有3天了,就是胸口偶爾會有些疼。”
“什么部位?”
“右邊胸口這。”
“其他不舒服還有嗎?”
“頭痛。”
“頭怎么個痛法,痛的厲害嗎?是一陣陣的痛,還是持續的痛,還是有不斷加重的。”
“沒這么嚴重,就是偶爾痛一下,不是很劇烈。”
……
周野吾仔細的按照自己記住的問診內容一點點的去詢問,然后記錄在紙上。問完患者的現病史,然后就是患者的既往史和個人史,包括什么遺傳史、手術史和治療史等等,他極力去回憶起所有該詢問的細節。
周野吾就沒有再發現什么特殊的線索了。這似乎是一個看起來很清水的病人,似乎就是簡單的發熱3天,也還沒有做過任何的檢查。
陳日源在邊上頗有些滿意的看著這個外院規培生,他一直在一旁很認真地聽著兩個人的對話,整個“問診”過程基本沒有什么大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