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搶救室里,我遇到了一位“熟人”——他是我十年前的一個患者。
我們眼神交匯的那一刻,他認出了我,他努力地抬起手指著我,嘴里“啊、啊”地叫著,聲音很微弱。
我記得他——這是我十年前的一個患者。十年了,這是我們第二次相遇,而且同樣是在醫院。
回憶:十年前的再遇
十年前,剛參加工作的我,在一家二級(社區)醫院工作,具備二級醫院的職能,同時也能讓老百姓享受社區醫院的報銷比例。
這個醫院周邊都是鄉鎮的老百姓,都是很樸實的農民。
那天,一位病人家屬找到了我。
“大夫,我想咨詢您個事。”問我的人是一位30歲左右的男性。
“您講。”
“我父親想從市里轉回到咱們醫院住院,您能接收嗎?”
“什么病?為什么要轉回來住院呢?”那時候剛工作的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有些詫異。
“大面積的燒傷,我們治不起了,想回咱們醫院住院,我沒太大的要求,治成什么樣我都能接受。”他看著我,眼睛里充滿了哀求。
“我才工作,您怎么不去找那些高年資的醫生啊。”那時候的我真的就是這么回答的。
“他們都不收。我覺得您不錯,剛上班一定對患者很好。”他回答著我。
盡管當時的我心里很想去收治,但我還是沒有同意,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初出茅廬,經驗不足,沒有底氣。
我無情地拒絕了,他失望地離開了。走的那一刻我都不敢直視他,我覺得我有點對不起他。
幾天后,我聽到師兄們在談論一個病人,從他們口中了解到幾天前的那個家屬帶著患者回來了,要求在我科繼續住院治療,患者和家屬就在門診,但是誰都不想收、也不敢收。
那時候的我就是個愣頭青,真應了那句話——剛參加工作,沒吃過虧,膽大。
我找到主任對他說:“主任,那個燒傷的病人我想收。”
主任看著我,猶豫了很久,“收吧,這個病人能不能活全看你了。”
當時我腦袋都大了,這么大的壓力給我,我怕我......
然后一想,主任讓我收,他心里也會有分寸的,正好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快步走向了門診。
再次看到了那個家屬的時候,他蹲在地上不停地在手機里翻找著什么。
“怎么又回來了啊?”我假裝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