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他在家要吃1升奶+3頓肉菜飯,在ICU每天只喂奶400ml。聽ICU的護士阿姨說兒子不停哭嚎要媽媽,哭累了嗓子啞了就睡,睡醒了就繼續哭。
哭聲太嘹亮怕影響其他小病人,也影響醫生護士正常工作,無奈之下只好打鎮定插鼻管。
唉,小小人也是蠻可憐的。
出院之后覺得就是個病毒感染+ITP,好好隨訪就行,以為一切都好起來了。結果2個月之后,一模一樣的情況又出現了,還是沒有任何呼吸道消化道癥狀,突然高燒,血常規和第一次住院也類似,中性很高淋巴低,CRP略高,紅系正常,看上去像個細菌感染,只不過這次更嚴重的是,血小板掉到了個位數。
而且這次發病24小時抽搐了3次,最長的有2分鐘,在第3次抽搐的時候正好戴著24小時腦電圖,所以捕捉到了異常腦電波放電。
圖片
這次除了頭孢抗感染,還打了1mg/kg的丙球。因為懷疑免疫缺陷,所以沒有用激素,因為丙球既可以提板,如果是免疫缺陷也算是對癥治療。同樣是在第6天,神奇的一切都好了,出院。
從4月開始,開始頻繁發病,每次間隔不到1個月。期間在兒童醫學中心住院,期間也多科會診。常規感染相關的檢查全部做了,包括EB、CMV、腺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等,都是陰性。
做了頭顱增強MRI,軟腦膜可疑線樣強化,但結合臨床又去咨詢了復旦兒科的神內神外,排除了腦膜炎或者其它腦部結構異常。抗核抗體都正常,也排除了染色體疾病和代謝類疾病。血液科會診,因為三系只有血小板低,而且不發燒之后會自行恢復正常,所以暫時排除了其它血液疾病,也排除了周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期間因為復雜性高熱驚厥和IGG低,懷疑過Dravet(罕見兒童癲癇)、WAS和原發性免疫缺陷,所以做了全外顯子檢查,沒有提示和疾病臨床相關的異常。
那一陣的心情,就是發病間期非常輕松,覺得一切都會好,但每當臨近發病時間,每一天都過得膽戰心驚,異常煎熬,一天恨不得量10次20次體溫,體溫稍有波動心情就降到谷底。每一次檢查,都是既盼望著能查出病因,又盼望著一切陰性,感覺當時我都已經魔怔了。
8月終于住進了大名鼎鼎的復旦兒科臨床免疫科病房,王曉川主任帶領的團隊做了一個詳細的分析路徑圖,決心每個方向都徹底再查一遍。新加的檢查包括全身骨掃描,胸腹增強CT,基本排除了腫瘤。
宏基因測序,檢查了1000多種病原體,查出來有鮑曼不動桿菌,懷疑之前ICU期間感染,給了2個星期磺胺口服,但對病程沒有改變,感染科基本排除了慢性感染引起的發熱。重新查了血尿質譜,排除了代謝類疾病。
此時距第一次發病已經半年,回顧每次發病,時間的規律性、癥狀的相似性和神奇的自愈性讓我對之前檢查的方向有了懷疑,是不是這病與感染、血液、腫瘤都無關,是自我身體系統紊亂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