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六月初三,南方,句北州,州城。
在南方,原本還有數州負隅頑抗,拒不降服。
可隨著武天曌即將祭天稱帝,整個天下掀起滔天巨浪,世人震撼。
雖然之前,稱王稱帝者,也不是沒有,可惜都是些草頭王,不久便身死“國”滅。
今次卻是不同,伴隨著武天曌接連無數次的勝利,天命所歸的傳言早已傳遍天下。人心這個東西,有時候,說的人多了,說得久了,在不經意之間,就變成了人心所向。在一票帶路黨的投靠引路之下,原本未降的南方數州,紛紛打開城門,負荊請降。
惟有句北州,依舊死守不降。這句北州,與寒牛州相鄰,也與虎背州隔天河相望。句北、寒牛、虎背三州,原是萬理宗盤根之地,三百余年苦心經營,橫跨南北二地。這萬理宗,屬九宗之一,宗內高手如云。當年三教之主聯手入京,大秦皇帝崩殂后,萬理宗不費吹灰之力,便占據三州,苦心經營至今。
州城外,一支二萬人的大軍開至,縱橫有序,氣勢高昂,那飄揚的大旗上,赫然寫著“吳”字。
“大吳皇帝,乃是天命所歸,你等城內之人聽著,即刻開門投降,否則紅衣大炮轟城,大軍殺入,殺伐一起,悔之晚矣!”
數名兵士,臨近州城之下,大聲喊話。
吳軍陣前,薛松一身鮮甲,坐在一青色駿馬之上,手握韁繩,面色巍然不動,靜靜望著州城。
倘若,此時有道行高深之士,以破妄眼、佛眼通或者天眼通望之,即可瞧見薛松的頭頂之上,隱隱約約閃爍星光。這星光又與天上的天狼星,遙遙輝映。
這便是傳說中的星命轉世,這些年來,薛松隨武天瞾四處征戰,如今已是征北大將軍。他吸收軍氣和星光入體修練,已是鍛神境十五重修為。只是,軍氣與龍氣類似,勇猛熾烈,一旦借之修行,修為道行自是突飛猛進,但卻有后患,壽元與常人無異,即使想要有百歲之齡,也是癡人囈語。
如今,在武天曌即將祭天稱帝之時,薛松卻是受命,收復整個句北州。
薛松望著眼前巍峨的城頭,心道:“寒牛既下,虎背又在天河對岸,這句北州已屬無根之木,輕易可取。待打下句北,南方一統,陛下的基業,便是牢不可破了。雖說現今的北方,無論是人口、田畝、經濟、文化均遠勝南方,可是道國,佛國,花間道,大秦余孽亂戰不休,還有胡人入關攪局,可謂紛繁復雜。一邊分裂,一邊一統,可調配動用的人力物力,絕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可謂大局已定,歷史上的第一次以南統北,終將實現。
我追隨陛下于微時,將來封侯自是不在話下。即便是成為外姓王,也絕非遙不可及……”
“城頭的人聽著,快快投降!率先開城門者,必有重賞……”那數位兵士,依舊在城下大聲嘶喊。
“嗖!嗖!嗖!”城頭上,數枝利箭飛射而出,穿過那數位喊話者的軀體,插在地上,箭尾猶在晃動不休。
薛松面色一驚,眉頭微皺,心道:“好快的利箭,這喊話的兵士,修為原是不弱,離城頭亦有二、三里距離,還穿戴鐵甲。這箭,竟可射穿他們的軀體,看來,城中的高手……”
不過,轉瞬之后,薛松大手一揮,數十門紅衣大炮,便從陣中推了出來。
這些紅衣大炮,經數次改進之后,遠不如初造時沉重,射程準度亦是大有提升。
紅衣大炮尚未調整精度之時,州城之上,忽然,成千上萬的人頭涌動。
“放!”一聲喝令之下,兩千枝飛箭射出,遮天蔽日。
“不好!是千石弓!后退!后退!”薛松面色大變,只是大軍已經列陣后,想要后退,豈是那般容易。
這千石弓,射程八里,惟有寶筏境修士才可拉開。尋常兵士拉都拉不動,更何況開弓瞄準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