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來當臥底的時候,她還覺得挺有意思,在吳彥的交代下搞出了很多騷操作。
比如白馬神槍。
雖然西方列強不想看大明帝國做大,可也同樣不想看到清廷再度崛起,自然不會愿意把白馬神槍賣給清廷了。
談判開始的時候,只是索要高額的報酬,卻始終不愿意付出實際行動,讓清廷負責談判的大臣們糾結無比。
在那個時候,咸豐帝果斷的出手了,密會了某個國家的‘權勢商人’,成功的以極高的代價購買了白馬神槍的制造方法。
清廷自然是歡欣鼓舞的,秘而不宣的他們覺得這是清廷崛起的征兆,而且還沒有付出之前準備好割讓的土地,只是給了錢而已。
對于他們來說,錢是小事,土地是大事,每一個文臣都想要名傳千古,卻不想讓自己的罵名流傳千古。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自稱關系通天的商人,其實是吳彥的人,他們用來購買白馬神槍制造方法的30噸黃金,也在出海之后直接流入了大明帝國。
而他們耗費資源建造的軍工廠,制造出來的白馬神槍和子彈,也只是在給吳彥做嫁衣。
還有大明帝國的一些新鮮玩意,比如之前造的水泥、混凝土、玻璃、布匹絲綢,也經由‘外國商人’傳入了清廷,并因為之前白馬神槍的事情,而獲得了獨家特許的經營權。
雖然這些清廷重臣和商人們,嘴上天天在罵大清,可面對很多新鮮玩意卻愿意出高價購買。
包括了之前造的懷表,才開始發售的手表,以及其它很多吳彥用來‘劫富濟貧’的小玩意,也都能夠在極短的時間里流入清廷所占區域。
有的被宣稱是從大明國走私過來的,也有的被宣稱是從國外進口而來。
總而言之,就是能夠在咸豐帝的配合下,正大光明的從清廷撈錢,然后轉移到大明國之中。
這也是大明國能夠白養數百萬流民的原因之一,除了生產力的提升、大明皇家銀行的出現、紙質貨幣的發行被承認這些原因之外,清廷的權貴豪紳士族們,也幫了一個大忙。
當然了,流民不可能白養,這其中有一些是清廷的探子,但有咸豐帝這個大臥底,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吳彥也能夠安排人手,從中挑選出合適的人再回到長江以北,傳頌著大明帝國的好處,一方面讓更多的人來到大明,另一方面也是減少未來被大明帝國統治時的抵觸心理。
這些事情對于咸豐帝來說,都非常的有意思。
可時間長了,也就覺得沒意思了。
畢竟還是一個14歲的少女。
心思相對成熟,也不是真的成熟。
“陛下,您說句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