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內,亞歷山大說道:“我最近在研究那片土地上的歷史,包括他們的語言和文化,他們有一個朝代我覺得很有意思,和我們現在的情況有些像。”
“而那個朝代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
亞歷山大用他才學會的大明帝國官話說道:“年年稱臣,歲歲納貢。”
旁邊有翻譯詳細的解釋了這八個字,也解釋了那個朝代。
主戰派聽到了這里,就全都興奮了起來,因為他們已經看出來的沙皇的意思。
主和派紛紛在心里嘆了一口氣,他們過去幾天時間的爭辯,并不是為了說服主和派,而是為了說服沙皇亞歷山大。
可很明顯,他們的說服失敗了。
“大明帝國很強大,可以說,是那片我們渴求的土地上,最強大的一個帝國。所以他敢輕易的對我們宣戰,而且是用完全不存在的借口,因此我們也能夠看出來,如果不滅了大明帝國,未來的他們,一定會繼續對我們發動戰爭。”
“不管我們這一次是勝利還是失敗,我們都應該要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強大,讓他的勝利付出慘重的代價,然后,滅了大明帝國。”
亞歷山大最后說道:“當然,我允許的失敗,只是局部地區的暫時失利,我要的,是最終的勝利。”
“集結所有兵力,我們應戰。”
君主直接發出了命令,再無一人拒絕和反對,相關的命令在第一時間被傳達了下去,陸軍和海軍紛紛出動的時候,沙俄方面也邀請了各國談論聯手的相關事宜。
但沙俄不僅僅是邀請了被吳彥宣戰的九個國家,還邀請了歐洲地區的其它國家。
覆巢之下,唇亡齒寒。
這些道理外國人們當然也懂。
所以,即便是大英等國已經決定了,先拖延時間,讓沙俄和大明帝國打的頭破血流之后,再真正的參與到這一場戰爭之中。
還是派出了權限很大的代表團,到達了沙俄的首都圣彼得堡。
歐洲地區的相關國家先一步到達,美利堅因為距離的原因,此時才剛剛得到大明帝國對他們宣戰的消息。
不過美利堅在大英等歐洲國家,也一直有公使存在,這些人也參與了會議。
最終,會議召開的時候,參與這一次會議的有十九個國家的代表。
會議的主要內容很容易就確定了下來,那就是和大明帝國開戰。
反正沙俄要先開戰,他們也樂得在旁邊加油助威。
特別是那些并沒有被大明明帝國宣戰的小國家,也都是過來看熱鬧喊喊口號的,真要是打起來,也就隨便派個幾十上百的士兵意思一下,說不定還能夠從這些大國家手中得到物資支持。
反正沒人認為大明帝國能夠贏得最終的勝利,以一國之力對付全世界,簡直是異想天開。
“我們需要說服東瀛參戰。”
沙俄的代表說道:“他們不愿意和大明帝國開戰,只是因為他們和大明帝國的距離非常近,自身也完全不是大明帝國的對手。但如果有了我們的海軍支持,那東瀛就不需要擔心大明帝國登陸他們國家了。”
“東瀛對于我們很重要,我們的人不可能一直待在海上,所以就需要把東瀛作為我們的軍事基地,然后發動我們之前確定的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