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法世界之中存儲的圖紙,已經多達三十萬張,全都是四尺規格的宣紙,長和寬分別是138厘米和69厘米。
但其中并非全都是新朝歌城的圖紙。
趙公明這一組一共六位仙人,在選好了三百六十個吳彥的弟子之后,并沒有直接離開陣法世界,而是開始研究起了屬于他們的建造圖紙。
一方面是因為這三百六十個吳彥的弟子,法力過于薄弱了,即便是趙公明愿意把定海珠借給他們,并在上面做一些設置,降低使用這種級別法寶的要求,他們現在也還是沒法使用。
另一方面,則是這些人的年齡相對而言太小了,雖然因為陣法世界的生活有了紀律性,但卻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吳彥對他們提出了要求,或者說是行動計劃。
在陣法世界之中模擬外界的真實地貌,驗證圖紙上的水利工程設計是不是最合適的。
換成是現代世界,這種驗證工作肯定不能盡善盡美,但有四位大羅金仙的幫助,陣法世界之中模擬出來的真實地貌,以及在這些模擬出來的地貌中進行水利工程的構建,幾乎和在外界進行構建是一模一樣的。
而且,水利工程也不僅僅是開鑿運河、水庫,然后往里面灌水就能夠實現的,還有很多配套的設施和技術,也需要時間一點點的發展出來。
至于利用水利發電,吳彥壓根就沒想過。
他想要打造靈能科技體系,不想在這個世界發明電這種落后的能源。
預計需要陣法世界之中五年的時間,趙公明一行人才會離開陣法世界,真正意義上開始大規模的監造水利工程。
對于外界來說,也不過是六個月而已。
這就是有了陣法世界的好處了。
吳彥也借助陣法世界和外界時間流速的不同,以及他所掌握的知識、資源,給他的六千個弟子們都分配了相關的任務。
有的人需要研制紡織技術,有的人需要研究建造房屋的技術,有的人需要研究電梯之類的生活設施,還有的人需要研究靈能灶……
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吳彥的六千個弟子都非常的忙碌,研究進度也是飛快,這得力于吳彥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得力于已經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靈能科技體系,更得力于吳彥分配給他們截教仙師們,不遺余力的配合他們。
這些研究成果不一定會產生功德金光,但肯定是有功德之力的,因為每一項研究的影響都非常深遠。
比如靈能驅動的紡織機,如果研究成功的話,有可能幾百年之后都不需要更新換代。
這和正常的科技樹完全不同,靈能科技的起點非常高。
再比如靈能灶。
吳彥并不準備在這個世界開采過多的資源,除了礦石這樣的資源之外,石油、天然氣這些資源,他都不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建造高樓大廈的住宅模式時,就需要考慮到百姓們做飯的問題,靈能灶就應運而生了。
自動吸收無處不在的充裕天地靈氣,然后產生可以做飯的火焰,不僅比燃氣安全了很多,也省卻了建造燃氣管道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