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左右看了看這才把身子湊近了一些壓低聲音道“是可控核聚變...”
“噗!”一口茶水直接噴了王晨一臉,杜剛瞪著一雙眼睛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王晨。
王晨嘴角抽抽的抹了一把自己的老臉面色不悅的說道“你這...過分了啊,不是說扶得住嗎?這么激動干嘛?”
杜剛趕忙把自己的茶杯放下給王晨遞了兩張餐巾紙過來訕笑道“抱歉抱歉,是我激動了,你剛剛說的什么?可控核聚變?”
“對,可控核聚變....”王晨無奈的擦了擦自己的臉重復了一遍。
“真的假的?怎么可能?以現在人類的技術根本沒辦法控制這種能量,你是怎么做到的?”杜剛還是有些不信。
可控核聚變這玩意他也清楚,全球都在研究的玩意,但也沒聽說誰有重大突破啊。
王晨扣了扣自己的鼻子糾正了一下“是魯迅,不是我,至于怎么做到的,以后你們就知道了。”
沒有過多的解釋,這里面所涉及到的東西就算攤開了說杜剛也聽不懂,反正只需要讓他知道自己能夠弄出來就行。
沒錯,在參考了好幾種能源方案后,王晨最終還是選擇了可控核聚變這一老套但也最為實際的技術。
像其他什么光子能量轉換,暗物質能量發生器等等以現在的能力搞起來實在有些勉強。
而且在王晨看來可控核聚變技術算是最適合地球的能源技術了。
首先這玩意和核裂變不同,核聚變使用的是氫的一種同位素:氘,十來克就能滿足全人類一年的電力需求,而且大海里到處都是。
理論計算表明,地球上氘的總量足夠人類用上幾百億年。要知道太陽還剩下的壽命也就50億年而已,這個資源儲量,是真正意義上的“足夠用到地老天荒”。
有了這種“無限能源”,人類將真正進入現在稱為“科幻”的那個世界,補全臭氧空洞、遏制氣候變化,移山填海甚至星際航行……全都不在話下。夏天再也不用擔心沒電開空調了。
更美妙的是,核聚變產生的高能中子還可以順手處理核廢料,讓他們的半衰期從幾萬年縮短到數百年。這樣的發電技術,簡直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能源圣杯。
但是這東西好是好,但人類距離掌控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能夠承載這種能量的容器。
可控核聚變本質上就是人造太陽,常規材料肯定裝不住。上世紀50年代,幾位蘇聯科學家提出用巨大的磁力來約束帶聚變燃料。
這個理論成了可控核聚變的設計基礎,一直被沿用到今天。
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這種被稱為“托卡馬克”的裝置確實能成功運行。只是運行時間只能以秒計算,時間一長就得趕緊停機,免得燒壞。
然而現在的核聚變全是虧本生意:這些磁約束裝置靠電力驅動,可運行一次產生的能量,還不如點火用掉的多。開機一次賠一次,這就有點受不了了。
種種因素,讓這些核聚變裝置全成了美元焚燒爐。尤為夸張的一個案例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
它動用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七國之力,原定預算100億歐元,花費10年建成。但2013年開工后短短兩年半,光建筑成本就花掉了150億美金,到現在還沒搞完。
這就足以看出可控核聚變的難度到底有多大了。
也難關杜剛的反映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