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到王振的警告,那些準備好東西進桃的村民,一邊開始往農場里面走,一邊笑著回應出聲。
至于他們的話,是不是言不由心,王振就分辨不出來了。
反正,只要他們符合自己制定的進桃的兩項規則,王振就任由他們進農場摘桃。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不符合進桃的兩項規則的村民,則也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相信自己的,則離去找人借去了。
不相信這樣能賺錢的,則圍在農場的門口準備看熱鬧,尋思著等晚上那些賣桃的回來,了解一下他們賺錢沒有,再決定是否桃進桃去賣。
這些人的心思,因為王振并不是神,自然不清楚。
那怕是清楚,他也懶得管。
因為人就是這樣。
同樣的機遇,總有人第一時間行動,有人在猶豫,有人在看。
而往往也是后者,賺到的錢是最少的。
村民們在農場進桃的事,王振并沒有太過關注,直接交給了王振和王亮。
操作也很簡單。
村民們摘了多少桃子,過秤以后記錄下來。
到時候村民們如果賺錢了,再以五毛錢一斤的錢,或者八毛錢一斤的玉米和一塊一斤的小麥過來抵扣進的桃子就行。
在這個過程中,趙樂他們也過來了。
同樣是摘桃,擁有拖拉機的他們,再加上人多,因此比村民們快多了。
突突突……
進完桃,趙樂他們出發了。
五輛拖拉機,每輛裝了幾百斤桃子,直奔附近的村莊而去。
至于老羅灣村民們的交通工具就簡單了。
有的用自行車,兩邊掛了鐵摟子,就算全部裝滿,也頂多裝五六十斤桃。
有的用的板車,里面放上框子,應該能裝一兩百斤。
有的用的牛車,大概可以裝四五百斤。
還有的是用小拖拉機,五六百斤不成問題。
不過,因為他們人少的原因,越是大的交通工具,摘桃的時候就需要的越久。
因此,當別的村民們都出發以后,他們還在摘桃。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游客們到來。
終于,所有村民摘桃的車都滿載著桃子離開了。
此時,已經十點左右。
前來農場游玩的游客,紛紛在交了入場費之后,開始進入桃園之中摘桃。
至于別的節目,恐怕只能等到他們吃飽以后再說了。
因為此時的他們,只顧著吃桃,那里還有興趣干別的。
……
“賣桃了,賣桃了,又大又甜的桃子,一斤玉米換一斤,一斤麥子換一斤二兩。”
小王莊,一個突然響起來叫賣聲音,吸引起了無數在門前玩的孩子和老人的注意力。
這是一個騎著自行車,后坐掛著兩個鐵簍的羅家灣村民。
因為交通工具比較小,帶的還少,出發又早的原因,他第一個來到了小王莊。
早就做過生意得他,比誰都清楚。
在農村,最大的消費力,就是孩子。
因此,來到小王莊以后,他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這處聚集了一群孩子和老人的地方開始呦呵起來。
“哇,好大的桃子,奶奶,奶奶,我要吃桃子。”
“媽媽,我想吃桃子!”
“爺爺,爺爺,我要吃桃子!”
果然,不出他的意料,他聲音剛落地,那群孩子一看見自行車鐵簍的桃子,立馬就開始朝著身邊的家人哭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