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吃了午飯以后,王振再次來到了農場巡視。
這一次,是從農場的外圍開始的。
巡視的內容,變成了農場的陳刺圍墻。
得益于他時不時的木之力催生,再加上那些陳刺的自我生長。
如今,那些陳刺圍墻已經大變樣了。
本來,王振還以為需要兩年才能長成的陳刺圍墻,此時已經開始起作用了。
一米。
看起來不高。
但是在全是刺的情況下,只要不是傻子,或者是專門搞破壞的,已經夠了。
因此,王振對接下來的巡視非常滿意,準備等到麥子一收,就實行上次考慮的農場安保改造計劃。
農場全部巡視完,已經是兩個小時后了。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沒長好的地方,王振也會專門的催生一下,
等到了忙完,接下來他就直奔超市和餐廳的位置,繼續催生葡萄藤架構屋頂。
就這樣,一轉眼的功夫,一天又過去了。
日復日。
接下來的幾天,農場依舊按部就班的運行著。
桃子越來越少,慕名的游客越來越多。
而河里的河貝和田螺,在經過水之力的實驗后,也確認了同樣可以催生,
因此,王振也放下心來,每天都會在小河催生水產和在超市餐廳之中催生葡萄藤之中度過。
六月十號。
桃子罷園了。
于是,忙碌了好幾天的村民們,紛紛笑著回家計算最近賺了多少錢去了。
至于游客,他們依舊沒有死心,一邊在桃園尋找著漏網之魚,一邊期待著七月血桃的成熟。
釣魚,摸河貝,挖野菜,游泳,與農場的動物互動……
經過這一段小伙伴的聯系。
原本與王振他們關系非常親密的一些兄弟終于加入了農場。
這其中有趙奇的妹妹趙倩。
有趙倩的堂哥趙展。
有趙奇的朋友趙習。
有趙領的哥哥和鄰居趙帥和趙寧。
至于剩下的,要么就是沒有考慮好,要么就是打算等到明年再說。
對此,王振并沒有強迫他們,等到那些答應加入的人回來以后,一視同仁的安排到了農場開始學習接待游客。
這一忙,又是幾天。
不知不覺的之間,就到了六月中旬。
此時,田里的小麥,已經開始由青轉黃。
這意味著即將到來了收割的時候了。
這是大事。
因為王家要準備的東西有很多,
第一,要聯系收割機,
第二,要準備大量裝麥子的口袋。
第三,要通知村民過來幫忙收割一下收割機到不了的田地。
第四,要聯系收小麥的糧食收購商。
第五,要聯系收購賣桿的人。
“好了,今天大家的主要任務就是我剛剛安排的那些,現在你們就可以出發了。”
十六號早上,人到齊以后,王振除了留了幾個人負責接待游客之外,其余的人全部都派了出去,開始為收割小麥做準備。
王爹和王亮負責去街上聯系收割小麥的聯合收割機。
大姑父和小姑父,負責去買裝糧食的袋子和曬麥子鋪地的大膠紙。
五姑父和田草負責聯系收購小麥的經銷商。
趙奇則和新加入的趙帥則去聯系收割麥桿的人。
全部安排好以后,眾人應了一聲,紛紛開著拖拉機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