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說,農場的特產并不多,真正能夠當做特產的也不過只有三種。
桃花酒,野蜂蜜,菜籽油。
桃花酒這東西,因為桃花已經沒有了,庫存并不多,一個月只能銷售十葫蘆。
野蜂蜜分為兩種,一種是桃花蜜,一種是百花蜜。
桃花蜜的話,因為停產的原因,現在王振已經停止銷售,賣的都是后面產的百花蜜。
不過,產量同樣不高,一個月頂多三十葫蘆。
菜籽油的話,數量倒是多。
但是考慮到要明年的六月,才能收獲第二批,王振依舊是準備限購。
一個月一百五十葫蘆,也就是三百斤。
除此之外。
就是農場特有的干貨了。
有蘑菇,有木耳,有香椿。
蘑菇分為圓頭草菇,白傘菇。
都是王家人親自采摘,放在樓頂曬干的。
雖然味道并沒有新鮮的好吃,但是卻另有風味。
不少游客離開的時候,都會買幾包,回去送人。
木耳,是農村特有的人耳。
只有普通的人耳大小,涼拌香脆可口,口感賊棒,不少游客離開的時候,都會專門采摘一些,付錢帶回家。
至于干香椿。
這是香椿的另外一種吃法。
要知道,香椿這東西,可是季節性食材。
一旦錯過,那就只能等明年。
于是,干香椿就成為了保存香椿味道的首選。
做法就是利用陰干的方法,把新鮮的香椿弄干。
吃的時候,再用熱水一泡。
雖然味道沒有新鮮的香椿好吃,但是也不會差到那里去。
寫到這里,王振停了下來,轉而開始沉思。
特產太少了。
除了干蘑菇之外,別的存貨都不多。
因此,王振甚至會懷疑,一旦超市開業,估計賣不了幾天,這幾種東西就賣完了。
除非,他能夠多弄一些農場特有,又特別多的東西來賣?
“農場特有?還多?那不是麥子嗎?”
“我總不能賣麥子吧?”
“咦,我傻啊,雖然不可以直接賣麥子,但是我可以賣面粉啊,尤其是石磨面粉。”
“甚至,我還可以賣手工饅頭,讓游客買回去吃。”
想到農場比較多的特產,王振在想到了麥子之后,突然就有了靈感。
特產。
如果每一樣都跟桃花酒,蜂蜜一樣出色,那基本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農場產的東西就差。
相反,因為農場的東西,在種植的時候,沒有使用過任何農藥和化肥的原因。
那怕王振并沒有怎么用木之力催生,在生長的過程中,那些植物也會孕育出一些生命之力。
那些生命之力,可能遠遠比不上桃花酒,蜂蜜那些產量稀少的特產。
可是,相比于同類,它們蘊含的生命之力,卻遠遠的超過。
這也是為什么游客們在吃慣了農場的菜以后,在吃普通的菜不習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