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簡單的是指訓練好的牛。
那些駕馭的口令,已經深入牛心。
比如,常見的三個口令。
駕,就是走的意思。
掖犁,就是用勁的意思。
吁,就是停止的意思。
因此,如果去農村看到有牛在拉犁,你就會從牛主人的嘴里聽到駕,掖犁,吁這幾種聽起來莫名奇妙的喊聲。
豈不知,這就是駕馭牛的口令。
只有牛繩與口令結合,那些牛才會乖乖的聽話。
至于難,則難在訓練上面。
這可不是一個小事。
好好一個牛,突然給它弄上牛鼻圈,別說訓練了,它不踢你兩腳,那就是你離的遠。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步就是讓牛適應鼻子上面的牛鼻圈。
這需要三到五天。
等到它們適應了,接下來就是開始訓練了。
這是一個打一棒子,給一個棗的過程。
訓練的人,需要用鼻子疼的方式,讓其記住相應的口令。
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月。
也可能是兩個月,甚至半年。
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小牛原本跳脫的個性,被訓練生生磨平,最終變成了一個老老實實聽話的老黃牛。
不要覺得殘忍。
因為變成聽話的老黃牛,總比那些連訓練都沒有機會,就被宰殺的了的公牛強。
別的不說,運氣好,它們起碼能夠活三五年,七八年。
而那些不能訓練的牛。
它們的命運,從一開始就已經被注定了。
那就是成為人民餐桌上面的肉。
“好,我試試。”
想了那么多,其實只是一瞬間。
聽到王振的話,那第一個報名的游客同意的點了點頭以后,立馬開始實驗。
“駕!”
第一個報名的游客走在水牛的前面,拉著牛繩一邊走,一邊叫了一聲駕。
下一秒,只見那水牛就像是聽到命令一樣,不等那第一個報名的游客用力拉,立馬開始順從的開始跟著那他走。
“嗡,嗡,”……
牛一走,石磨頓時動了,雪白的面粉開始從石磨的邊緣冒出。
“太簡單了,原來駕牛這么容易?”
“好老實的牛,看起來兇,沒想到這么聽話。”
“好玩,真好玩,一會我也要試試。”
看到第一個報名的游客成功駕馭著水牛動了起來,一時間原本還有點擔心的游客們,紛紛放下心來,對接下來的體驗充滿了期待。
結果就不用說了。
駕馭的口令就那一個,一拉,一叫,那水牛就會聽話的拉磨。
別說是大人了,就算是小孩子都可以輕松的駕馭。
于是,原本才只有十幾個的體驗隊伍,增加到了幾十個。
尤其是那些帶著孩子的游客。
在王振的指導下,還體驗了一下坐牛的感覺。
咔嚓,咔嚓……
拍照之聲不絕于耳。
隨后,就是說說,群組,以信息方式傳遞到了那些今天沒有來的游客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