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游客紛紛抱著烤的玉米啃了起來。
嘎嘣脆,玉米味。
烤的玉米,外層焦黃,里面軟糯可口。
吃起來,比起煮的玉米口感更好,更讓人喜歡。
因此,那些游客一吃就喜歡了,一邊喝著玉米桿榨的汁,一邊大口的啃著。
在這個過程。
桶里面的魚引起了一些游客的注意。
閑著沒事的他們,腦洞大開的逮了一些魚,準備烤魚嘗嘗。
對此,王振并沒有制止,反而回到餐廳帶了不少調料,順便教了一下他們怎么處理魚。
沒辦法。
誰讓有些游客連殺魚都不會,直接就把魚放到上面烤了。
這一下,烤的就有兩種了。
可是,這怎么夠。
正好此時一個到處蹦跶的螞蚱和唧唧叫的蛐蛐引起了王振的注意力。
在農場,這兩樣東西,同樣是處于孩子食譜的一種。
做法簡單粗暴,那就是烤。
“嘿嘿,兄弟們,我又發現了兩種可以烤的東西,那就是螞蚱和蛐蛐,走,跟著我一起去捉去。”
想起以前的往事,王振回過神來以后,立馬就招呼著游客準備去逮螞蚱和蛐蛐。
“什么?螞蚱和蛐蛐也可以吃?”
“好吃不,農場主?”
“臥槽,我剛剛竟然沒有想到它們,它們可是好東西。”
聽到王振的話,那些游客愣了一下,頓時分為兩派。
一派并不知道螞蚱和蛐蛐能吃的,一臉疑問的看向王振。
一派吃過螞蚱的則兩眼放光,立馬就在周圍的草叢尋找上了。
“當然能吃,而且還特別好吃,我們從小吃到大的。”
“不但可以油炸,還可以烤,特別酥脆,就像是在吃雞肉一樣。”
面對著疑問的游客,王振肯定的解釋著,開始動手去逮。
秋天,是螞蚱和蛐蛐最多的時候。
也是它們最肥的時候。
從王振嘴里聽到肯定的回答以后,那些游客不管相信不相信,都立馬開始學著逮了起來。
這一點,源于吃貨的本質。
因為螞蚱和蛐蛐太多,一會的功夫,所有游客都逮了一串,學著王振那樣用狗尾巴草串了起來。
見此,王振開始他們怎么烤。
這一點,與烤魚,烤玉米大同小異,無非就是要提前刷點油,防止它們水分流失。
就這樣,一會的功夫,那些螞蚱和蛐蛐就被烤的金黃。
撒一點麻辣粉,撒一點孜然。
那一口下去,滿口生香,頓時征服了游客。
于是,接下來不用王振多說,那些游客就開始自覺的捉了起來。
而在這個過程。
那些游客一直都是換著進行的。
舀水的,一個換一個。
因此不用擔心會有人吃不到。
“臥槽,這螞蚱這么好吃啊,我小時候錯過了什么?”
“太香了,不行,我要多捉點。”
“太爽了,今天來的值了,吃了好幾種以前沒吃過的東西。”
舀水聲,感嘆聲,火焰燃燒聲,討論聲。
一時間,原本安靜的農場,因為游客的存在,開始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