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就嘗一下這玉米桿跟平時的有什么不同。”
聽到趙鐵的話,那小王莊的村民同意的點了點頭,嘗秋桃的嘗秋桃,嘗玉米桿的嘗玉米桿。
“咦,這桃子好吃,脆甜脆甜的。”
“咦,這玉米桿怎么吃起來跟甘蔗一樣?吃起來好甜。”
“桃子不錯,老板能便宜一點不?”
“這玉米桿好吃,怎么換的?”
品嘗一口后,小王莊的村民們一邊吃著,一邊問價。
明知故問。
這是農村人最愛做的事情。
因為這樣才方便講價。
“桃子一斤小麥一斤,一斤玉米八兩,玉米桿兩斤小麥一捆,一捆十根,先說好,不講價。”
作為常見在村莊跑生意的人,趙鐵可是對村民們知根知底,當他們問價格的時候,一般就是已經決定買了。
“不講價,那可不行,做生意不是這樣做的,你多少便宜點。”
“對了,老板,我們這么多人都準備買,你不便宜一點,我們就不買了。”
“便宜點老板,你要是便宜,我們就多買點。”
聽到趙鐵的話,小王莊的村民就像是沒有聽到一樣,紛紛開始講價。
開什么玩笑?
去農村買東西不講價?
那你賣個屁!
“唉,你們都這么說了,那我就少賺點。”
“這樣吧,桃子的話,因為進價的原因,我就就不跟你們少了,因為再少我就賺不到錢了。”
“但是,玉米桿的話,如果你們一人買一捆的話,我可以給你們優惠兩毛,一塊八一捆,或者一斤八兩小麥也行。”
聽到小王莊村民的話,趙鐵裝作誠懇的說到。
這一點他倒是沒有說謊。
秋桃他從農場拿貨是八毛一斤。
他賣一塊,一斤賺兩毛。
看起來不賺錢。
可是在農村,人們買東西可是不一樣的。
因為一般都是五六斤起步的。
也就是說,那怕賣的價格低,一個人他也能賺一兩塊,并不擔心賺不到錢。
而玉米桿不同。
這東西雖然進價非常便宜。
可是也就是因為便宜,如果單獨去賣,反而不好賣。
畢竟,不管是賣兩毛一根,還是三毛一根,二十捆都有兩百根。
這意味著如果一人一根,他可能要找兩百個人來賣。
可是,如果成捆賣的話就不一樣了。
一捆十個,進價是九毛。
賣的時候,賣的是兩斤小麥,或者兩塊錢。
單價是兩毛一根。
那怕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村民會講價。
但是,賣個一塊八,一塊五并不難。
這意味著一捆,他最少也能賺六毛到九毛錢,
二十捆,也就二十個人就可以搞定。
“行,一塊八就一塊八,你等著,我這就回家拿糧食。”
“我要兩捆,你先給我留著,我也要換。”
“桃子你給我稱六斤,玉米桿給我留兩捆,我去拿糧食。”
“玉米桿我要三捆,桃子給我稱十斤,我這就去拿錢。”
說了那么多,其實只是一瞬間。
小王莊的村民一看趙鐵給他們少了,立馬就嚷著自己要買的數量,回家弄糧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