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號,離過年還有四天。
一大早,王振就帶著幾個姑父和王爹他們來到了獸圈,招呼著十個土狗開始驅趕農場的五頭豬。
農場的豬,本來是十頭的。
但是上次在比賽的時候,被那些冠軍贏走了五頭,便只剩下了五頭。
這五頭豬,也有人想要高價收走。
可是都被王振拒絕了。
因為他可是知道農場的豬有多好,怎么可能為了錢,把豬買了,去買別人賣的豬肉。
“哼,哼,哼”……
養了一年,那五頭豬已經習慣了,在眾多土狗的驅趕下,順利的來到了別墅的院子里面。
它們并不知道,今天就是它們的死期。
不然的話,肯定會想辦法掙扎一下。
散養的豬會瘦嗎?
實際上還真不會。
因為農場的豬就是這樣,從來也沒有瘦過。
從原本只有十斤左右,一年的時間,長到將近兩百斤,說出來別人都不信。
而且,更重要的是那豬還不顯胖,反而長的非常均勻。
畢竟,在農場里面,它們可是一天要走好幾里地覓食。
豬一到院子,王振立馬讓家人鎖了門。
而后,在王振的指揮下,王媽端了五小盆玉米出來,讓那五頭豬開始進食。
有的吃,那五頭豬非常安靜。
趁著這個功夫,王振招呼著幾個姑父把做好的活捆繩子套入了五頭豬的腳上。
隨后,等到那五頭豬剛把玉米吃完,王振和幾個姑父用力把繩子一拉,五頭豬腳上的繩子頓時開始收緊。
“砰,砰,砰,砰,砰”……
“啊!”……
伴隨著五頭豬摔到外地的聲音,它們終于意識到了不對勁,開始慘叫起來。
可惜,此時已經晚了。
王振的幾個姑父按頭的按頭,按腳的按腳,張妮表爺操刀,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伴隨著那頭豬的慘叫聲,大量的豬血順著傷口流入了專門接豬血的盆子。
一會的功夫,一頭活蹦亂跳的豬就一動不動了,死不瞑目的在那里小幅度的抽動著。
見此,來幫忙的幾個表爺開始上面把那頭死豬抬到一旁早就準備好的舊門板上,開始用早已經燒好的滾水澆豬,刮毛。
而王振和王爹他們,則把目光瞄準第二頭豬,準備繼續宰殺。
依舊是張妮表爺操刀,一刀下去直達喉嚨血管。
伴隨著豬的慘叫,那血就像是自來水管一樣,嘩啦啦的流入了下方的盆子里面。
幾分鐘后,第二頭豬也一動不動了。
于是,他們開始宰殺第三頭。
此時,另外一邊刮第一頭豬毛的王大伯他們也把第一頭的豬毛收拾干凈。
開腸破肚以后,內臟直接丟給了早就閑了半天的幾個表奶,五奶,王奶奶,以及王媽他們。
而他們則在把豬劈成兩半以后,掛到早就準備好的架子上,開始切禮條。
禮條,這是周圍的叫法。
原因就是過年的時候,因為走親戚的時候,豬肉是必須品,而切成條狀比較容易掛起來,還好看而得名。
切的時候,必須斜著從豬的肋骨那里切。
一般來說,寬度都在四指,一頭豬正常來說可以切八到十個。
因為農村講究禮尚往來,一般來說四個禮條就夠了。
第三頭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