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會?村民為什么不賣給我們?我們王家出的價格那么高?”
聽到王振莫名的話,王媽不解了。
不止王媽不解了,在場的王家人多數都不解了。
只有腦筋轉的快的王亮,以及小姑父,似乎猜到了一點原因,
“這不是價格高低的原因,而是村民們在其中看到了商機。”
“去年,村民們之所以那么痛快的把孵化的雞苗賣給我們,原因就是我們給的價格高,農村的土雞不值錢。”
“可是,經過這一年農場賣雞,以及游客買雞過程,村民們現在都已經意味到養雞可以賺錢,估計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準備今年自己養。”
“因此,今年想要從村民們手中買雞苗,幾乎是不可能的,還不如提前做好準備,去找轉門找賣雞苗的買。”
看到大家都有點不解,王振解釋的說到。
他這一點,并不是瞎說。
而是早在考慮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分析而來的答案。
畢竟,村民們都不是傻子。
以前不知道養雞賺錢,想要賣出去也難。
可是現在好了。
不管養多少,都可以靠著農場賣出去,價格還高。
這種情況下,當然是自己養劃算。
還可以趁機打擊一下農場。
“原來是這樣,你這樣一分析,估計那些村民還真會這樣!”
聽到王振這么一解釋,王家人頓時恍然大悟,總管明白王振為什么這么肯定從村民可能手中買到小雞了。
“兒子,買雞的問題我沒有意見了?可是今年我們養這么多的雞鴨鵝,前面那一個星期怎么辦?”
“去年雞鴨鵝的數量比較少,我們可以放在別墅的院子里面暫時養著,即使如此,也死了不少。”
“這一次一萬多只,院子肯定放不下了,我們是不是應該分開買?”
提問題,一項都是邊想邊提。
王媽同樣如此,剛解決完買小雞的問題,他就開始擔心小雞,小鴨,小鵝買回來暫養的問題,再次開口問向王振。
這是家畜的通病。
剛買回來的時候,會有一個星期的適應期。
大概是七天,那些小雞,小鴨,小鵝會在這個過程學會吃東西,甚至會死掉一部分。
剩余的只要挺過這七天,一般就沒什么事了。
“媽,你都是老農民了,不應該擔心這個問題。”
“你別忘記了,去年的時候,我們家并沒有幾個老母雞,這才只能放在院子里面讓他們適應的。”
“今年不同,農場里面可是有幾百只老母雞的。”
“那怕現在抱窩要孵蛋的上百只,可是剩下的老母雞還是可以擔當一下媽媽的重任的。”
聽到王媽又提出一個問題,王振笑著提醒到。
在農村,有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老雞帶小雞,小鴨,甚至小鵝。
沒辦法。
誰讓母鴨,母鵝,對于孵蛋當年都差那?
因此在農村,鴨和鵝一般都是讓雞代孵,代養。
這樣母雞帶出來的小雞,小鴨,小鵝死亡率低,學吃食非常快。
畢竟,那些母雞媽媽可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