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王振,你覺得我們崗柳村還有進步的空間沒有?”
在崗柳村和姨爺的帶領下,王振把整個崗柳村都轉了一遍,等到了回到姨爺家以后,三個人喝了一杯茶,姨爺開口問到。
“進步空間?”
“有啊,不止有,還特別大!”
看著期待的姨爺和崗柳村村支書,王振笑著回應到。
“怎么說?你覺得我們崗柳怎么發展才好?”
聽到王振的話,姨爺臉上一喜,接著問到。
有發展就意味著有進步。
這就是他們想要的。
“說起崗柳的發展,其實你們已經摸索對了道路!”
“之所以到現在都沒有發展起來,原因就是你們的步子太小了!”
“比如,路邊的商鋪問題,不夠統一,賣的東西比較雜亂!”
“種植問題,一半種稻谷,一半種小麥!”
“養殖問題,有的人養,有的人沒養!”
“這樣的話,不管你們怎么發展,都很難發展起來!”
“畢竟,心不齊,想要發展,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看著姨爺,王振笑著把自己看出來的問題說了出來。
事實上。
這個世界上并不缺乏聰明人。
比如,崗柳村的發展方向,就極為高明。
要不是因為崗柳村的人不夠大膽,可能現在的崗柳村比羅家灣還富有都有可能。
“嗯,這個問題我們其實早就發現了,不知道王振你覺得該怎么該?”
聽到王振的話,崗柳村的村支書認同的點了點頭問到。
作為崗柳村的村支書,他對于崗柳村的發展方向其實早就做過規劃。
不過,就像王振想的那樣。
他害怕步子太大,以及因為當初一部分村民反對,就選擇了慢慢來。
現在村民都已經形成習慣,如果再想改的話,已經不是那么容易了。
“這個很簡單!”
“你們村附近那么多水源,根本沒必要放在那里不用!”
“第一,你們可以號召村民養魚!”
“第二,你們可以號召全村養鵝!”
“第三,把所有種植小麥的土地,都種成水稻,在稻田里面順便養魚!”
“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魚的話,可以放在你們街邊商鋪自己賣,也可以走游客路線,挑選幾個比較好的水塘,吸引游客過來釣魚!”
“鵝的話,你們可以打造一個品牌,專門賣鵝蛋,以及鵝!”
“比如,崗柳鵝,崗柳鵝蛋,崗柳咸鴨蛋!”
“只要包裝好一點,還真不用擔心沒人買!”
“至于水稻,那就更是可以作為你們村的主打!”
“附近的縣,以及村,都是種的小麥,只有你們村全部種水稻!”
“這可是蝎子拉粑粑,獨一份!”
“到時候,打一個南河唯一的水稻種植村,根本不用擔心會缺游客!”
“畢竟,水稻這東西,北方人見過的不多,多數的都是從南方運過來的已經脫粒的大米!”
“有成品的植株可以看,那怕花錢,游客也是樂意的!”
“再加上,大米這東西,本身就比小麥貴!”
“種了不僅可以賺錢,還可以當做崗柳的特產,打造一個大米品牌!”
“你們村的大米,我可是沒少吃,并不比外面的品牌差,反而可能更好,更適合本地人!”
看著姨爺,以及崗柳村村支書,王振并沒有賣什么關子,一口氣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