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成功,讓王家人提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接下來從第二天開始,農場開始按部就班的接待游客。
得益于游客們的口口相傳,說說推薦。
接下來的每一天,游客都一天比一天多。
畢竟。
這個時候的小縣城和農村,人們都太無聊了。
除了打孩子,造孩子,實在是找不到可以玩的了。
現在好了。
有了農場這種集景色,娛樂為一體的地方,他們怎么可能放過。
別說縣城了。
甚至不少市里的人都開著車開到了農場玩。
人多了。
賺錢的機會就多了。
不少做小商小販的村民都聞聲而來。
對此,王振并沒有禁止,反而給他們在路邊劃分了一處地方,供他們使用。
胡辣湯,燒餅,羊肉湯,牛肉湯,牛雜湯,豬雜湯……
玩累了,玩冷了,來一碗熱湯,讓人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
快樂一瞬間。
瞬間是一天。
一天轉眼過,
眼過尋快樂。
就這樣,轉眼就是半個月。
期間,也有出太陽的時候。
可是,有王振的異能在,整個農場并沒有收到什么影響。
反而,隨著年關將近。
在農場外面擺攤的村民也越來越多了。
從原本的五六家,變成了三四十家,把農場大門兩邊的老公路堆的滿滿的。
有賣年畫的,有賣豬肉的,有賣牛肉的,有賣羊肉的,有賣蓮藕的,有賣蓮菜的,有賣白菜的,有賣大蔥的,有賣甘蔗的,有賣魚的,有賣雞的,有賣鴨的,有賣鵝的……
可以說,農場的熱鬧,硬生生把羅家灣的門口的公路變成了一個小集市。
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畢竟,那怕出來玩的,也并不是每一家都非常有錢。
再加上農場的雞鴨鵝牛羊豬等等家畜,要么太貴,要么多數都已經被有錢的客人預定。
那些搶不到的游客,肯定不介意買一些又便宜又好的。
因此,附近以前過年的時候,都會跑街上的村民賣一些家里養的家畜的村民,今年幾乎都選擇跑到了農場門口。
原因就是容易賣,價格又合適。
……
二十三,祭灶官;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家家戶戶忙碌的時刻。
此時,街邊的攤位更加多了,老公路從街頭擺到街尾。
村里面,蒸饅頭的香氣,到處可聞。
吆喝聲,招呼聲絡繹不絕。
有來的,有往的。
幾乎人人都是大包小包了。
北方不同于南方。
過年的時間,因為太冷,要走親戚的原因,不管是賣什么的,都幾乎不開門。
因此,年前買菜,蒸饅頭,都不是按斤的,而是按照口袋的。
白菜,來一袋。
豬肉,來幾十斤。
蘿卜,來半袋。
粉條來十幾斤。
饅頭,來幾十個。
討價還價的聲音到處都是。
買家幾乎都是城里人。
至于農村人。
多數要么都已經買好了,要么就是家里種的有。
那怕是饅頭,都是自己蒸的。
而城里人不同了。
那怕有房子,地方也不大。
再加上用的基本都是煤爐,蒸饅頭也不是那么方便,當然只能選擇在外面買了。
二十四,掃房子;
一大早,王振就帶領著王亮開始用綁好的掃把,開始掃房頂。
農村不比城里。
樓房多,樹木少。
因此,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非常少見,更不要說蜘蛛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