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農村不同。
幾乎家家戶戶院子里面都種有樹。
夏有蟬鳴,秋有蛾。
蜘蛛墻角網上坐。
這一點,那怕是新房也避免不了。
因此,每年的二十四,今天形成了掃房子的傳統。
這個時候,遭殃的就是那些蜘蛛了。
家沒了不說,命也可能沒了。
掃房子是一個體力活。
一番忙碌,別墅頓時恍然一新。
考慮到一年就這么一次,王家人開始大掃除。
一些不要的東西清理出來,一些臟的東西,也擦干凈。
忙完喝喝茶,吃吃飯,聊聊天,打打牌。
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是夜,
王家人把準備好的豆腐泡好,為第二天的磨豆腐做準備。
二十五,磨豆腐;
吃完早飯,在王爹的帶領下,王振和王亮提著泡了一夜的豆子朝著老四鴨的家里走去。
還未到地方,遠遠的三人就看到了煙囪的黑煙,以及豆子的香味,以及一群正在忙碌的人。
農村人都喜歡吃豆腐。
這是一件大事。
因此,那怕老四鴨已經成為了農場的員工,王振也提前給他放了假,好讓村民能夠吃上豆腐。
得益于在農場的工作的工資比較高。
今年的老四鴨的豆腐作坊,也鳥槍換炮。
一臺嶄新的磨豆子機器聳立在他家的門口,正在嗡嗡做響著幫村民磨著豆子。
“王振,你們也來了!”
“雙勤,你們也來磨豆腐了!”
“王亮,來來,過來吸煙!”
“王振,來來,嬢家剛做好的豆腐腦,來喝一碗!”
看到王振他們,一時間那些正在排隊磨豆腐的村民,紛紛熱情的給他們打起了招呼。
對此,王爹,王振,王亮紛紛回應。
都是一個村的,
平時抬頭不見,低頭見,
有些還沾親帶故。
如果不回應。
估計明天村里面就會傳出,王家人有點忘了親的說法。
農村的閑聊,基本都是客套話。
在外面打工的,無非就是問在那里打工,賺了多少錢。
沒出去的,就問今年收了多少糧食,買了多少錢,家里的豬養的怎么樣等等。
也有問啥時候結婚的。
談沒有談朋友。
早上吃的啥,
反正就是沒話找話。
實在沒話,就說一些道聽圖說的事情。
至于會不會尷尬?
開玩笑。
尷尬是什么東西?
在農村,根本就沒有這個詞。
前一秒吵架,打的要死要活。
后一秒勾肩搭背,那可是非常常見。
沒辦法!
太熟啊!
都是一個村的。
基本都是天天見。
就算有仇。
時間長了,也該消失了。
說說笑笑,聊天吸煙吹牛。
豆腐腦出來了,大家相互照顧著請喝豆腐腦。
在農村,并沒有插隊的說法。
因為大家都非常自覺。
誰先來,就誰先。
這一點,是非常好的。
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