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巴掌,給個甜棗,恩威并施,
全旭如此解釋,牛金星、孫祖望就是想反對也沒有辦法。
畢竟,全旭才是花錢的人,粉筆確實是比墨要省錢,而且省不少錢。
此時眾學生已經按照全旭的意思,把字抄錄在藍布上,袁世卿讓人把藍布小心翼翼的圈卷了起來。
……
大名府,大年初一晚上,幾乎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到了位于東郊的紅羅巷。
紅羅巷又稱紅羅牌坊,這里是嘉靖皇帝時候,為了弘揚紅羅的孝義,樹立的牌坊。
紅羅是大名府一個普通的女人,婚后不過半年,丈夫久病不治而亡,她婚后無出,卻沒有改嫁,也沒有遠走他鄉,而是非常細心的照料公婆,依靠織布為生,養活小叔子長大成人。
后來,公婆先后故去,小叔子也成家立業,紅羅則在家中飲下砒霜,自盡而亡。
當然,事情真偽無從考證,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不過紅羅牌坊卻是存在的。
在這里居住的人,大都是中產階級,也不算頂級富豪。陳應的宅子就在這時,位于巷口第三家。
街門普普通通,進大門的第一道院子很淺,這是外院。
街門朝東,外院東面有一排六間背朝街巷的倒座房子,一間為門房,三間為居客廳,兩間為男仆起居房。
穿過垂花門才是正院,北面六間房建得高大朝南坐落是正房,兩側各有四間廂房,南邊高大院墻與南邊人家隔開,廂房、正房以及垂花都用走廊相連。
穿過正房向后就是后院,有一排朝南坐落、低矮的后罩房,一般用過庫房、雜間以及丫鬟、婆子居住。
這套三進的院落,總共有三十多間,況且還在大名府城內,也算是豪宅了。
事實上,單純以主院而論,陳應的宅子遠比全旭的更加寬大,當然,這里面還有高及人腰的荷花缸與盆花,還栽種著四棵桂花樹,后院還有一片竹子和梅花,比起單調而簡單的全旭大院,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位于正房的東廂房,四間相通的大廳,作為這次宴會在大廳,滿滿當當坐了三四十號人,有大名府的張家、劉家,為最尊貴。
事實上,別看大名府不屬于繁華地帶,小小的一座府城里,卻有前內閣首輔黃立極家族,現任崇禎朝工部尚書劉遵憲家族,還有張原政家族,雖然張如宗當官三十年,最大做到四川布政司,不過,他的玄孫張崇功、張崇雅、張孔時,張孔修四兄弟卻四中進士,一時張氏門第非常顯赫。
張孔修的兒子張銓巡視(不是巡撫)遼東,遼陽之戰失敗被俘虜,自殺殉節,天啟帝追贈他為大理卿,謚號忠烈,其子張道浚錦衣衛指揮金事,這才是有底蘊的大家族。
別看黃立極是天啟朝內閣首輔,與魏忠賢串通一氣,權勢滔天,卻真不敢拿張氏怎么樣。
除了張氏和劉氏之外,還有像呂氏,袁氏等很多家族的代表。
他們來到這里的目的,自然不是為了喝酒吃飯,他們可不是窮人,也不差這一嘴吃食,他們的真正目的,都是為了黃立極留下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