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袁可立前往登萊上任的時候,他的信已經發往大名府。
全旭前往盧象升的府邸,拜見盧象升。
盧象升對于全旭的印象一直都不錯,特別是因為崇禎二年的旱災,事實上,大名府并不是一直滴雨未下,只不過雨水還是太少,莊稼仍舊需要灌溉。
全氏大院出產的壓水井,卻幫了盧象升的大忙。
這種東西的制作成本不高,就是一個缸一個活塞,整體重量也就七八斤的樣子,全套下來,加上水管,三兩銀子,全旭可以賺將近一兩銀子。
利潤雖然不高,卻惠及千家萬戶。
關鍵是三兩銀子的物件,普通百姓也承擔不起。
可是隨著銀行的運行,大名府的百姓,就可以自家的宅院或田地作為質押,向全氏銀行貸款購買壓水井。
全氏銀行共計十余萬兩銀子的貸款,其中三分之一稍多,都是百姓貸款購買了壓水機。壓水井的優勢非常明顯,雖然出水量不是非常大,耗費的力氣卻不多,哪怕是一個孩子,也可以輕易壓水,至少比挑水更方便。
“這陣子你在忙什么?”
全旭看著盧象升最近又瘦了一些:“去了一趟山東,準備找西洋人購買水泵!”
“水泵?”
“就是抽水機,比咱們的水車和壓水井更方便,效率也更快!”全旭嘆了口氣道:“由于禁海,登州根本就沒有西洋人的船過來,很不巧,登州遭了兵災,我在登州城耽誤了一些日子,這才剛剛回來!”
盧象升倒是沒有懷疑,以大明官員報喜不報憂的性子,向朝廷報告的都是好消息,不過袁崇煥的簍子捅得太大了。
盧象升也從邸報上看到了山東叛亂的消息。
“回來就好,你以后還是少管些雜事,專心溫書,科舉才是正途!”
盧象升笑道:“本府也算是閱人無數,可沒見大名府誰比你東升學識淵博,
全旭搖頭一笑,說道:“盧大人,我自家知道自己骨頭有幾兩輕重,那么小的機會,實在不值得去搏。”
“胡鬧!”
盧象升板著臉道:“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當今天子圣明,你年紀輕輕,難道就是棄世厭俗的心思不成?東升,修身齊家,切莫本末倒置!”
其實,盧象升和眾多大明人一樣,根本就沒有看透大明虛弱的本質。
當然,或許不是看不透,而是不愿意相信。
全旭則恰恰相反,如果他遇到太平治世,那就安心當個小地主,哪怕是像隋唐一樣的改朝換代,他也不去摻和。
可惜,現在這個末世浩劫,他根本就沒有辦法置身事外。
全旭非常聰明,并沒有反駁:“我一定會好好溫書!”
“這里是我以前書寫的筆記,還有習文心得,或許對你還有點用處!”
盧象升讓老仆搬過來一個大箱子,里面密密麻麻堆滿了各種文章、讀書筆記,粗略估計也有幾十萬字。
如果是幾十萬字的小說,只要寫得精彩,全旭不介意看看,可是這種又苦又澀的東西,他真不感冒。
不過,他也明白,盧象升這是想讓他進學,然而成為同道中人。
作為一府之尊,全旭只要能通過縣試和院試,師生的名義就跑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