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宗龍的臉色大變,臉上冷汗就下來了。
“估計會很疼,麻煩你忍一點!”
全旭拿著老虎鉗子,輕輕夾在傅宗龍的手指上:“乖,別動,忍一忍就過去了!”
“別,別,你想問什么,我說,我說!”
傅宗龍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我說,我說,別動手!”
“很好,那就說說華陽社!”
“華陽社……!”
全旭伸手抓住傅宗龍的手指,老虎鉗又夾了上去。
“我在華陽社是承議郎!”
“承議郎?”
“這是哪一朝的官制?”
全旭隱隱有些奇怪,他對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官職多少有些了解,承議郎在隋朝、唐朝以及宋朝都有設立,明倒都有設立,但是各朝官職地位不一樣。
就像校尉這個官職,在秦朝時期為中級軍官,但是,到了漢朝,則為高級軍官,相當于大軍區司令的級別,到了三國,則為中高級,唐宋元明則是低級軍官,到了清朝,更不值錢了。
傅宗龍急忙道:“是唐制,文散官第十五階,再往上就是第十四階朝議郎,華陽社正式成員分為三十三等,最高為一等,次者二等,最低者為三十三等將仕郎!”
“看不出,你的級別還不低啊!”
全旭笑道:“接著說!”
成立在朱元彰定都南京城,其實全旭也想著華陽,意為著華山之陽,應該陜西境內,然而,他錯了。
華陽社的得名之始,居然是因為一個唱秦腔的戲班子。
在洪武二年,大將軍徐達進軍奉元路,并奪下西安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東北隅開始營建秦王府。秦王府時稱“王城”,后訛為“皇城”。
明秦王朱樉在洪武七年,為討好朱元璋,讓人在西安聘請了一個唱秦腔的戲班子,抵達南京城,朱元璋是工作狂人,哪里會去在意一個戲班子。
馬屁拍在馬蹄上,對于這個戲班子就扔在南京城不管了,而南京喜歡的都是楚、昆之風,秦腔在南方也屬于水土不服。他們來的時候有秦王府負責出行和路途上的花銷,可現在尷尬的是,他們回不去了。
于是,秦腕班子就也學秦淮河的風月場所,買一艘畫舫。然而,因為江南人不喜秦腔,這個華陽社就門可羅雀。
正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華陽社因為冷清,反而成了江南大商賈談生意的好出處,慢慢就形成的會所,一起交流商業情報。比如說,哪里糧食豐收,糧價低,哪兒糧食減產,糧價暴漲。眾賈賈各取所需。
慢慢的,這個華陽社李長元就發現了商機,他開始讓戲班的伙計、小廝,在各大酒樓,畫舫、勾欄,打探消息,然后匯總之后,形成半真半假的商業情報,賣給各大商賈。
隨后,華陽社的發展又陷入了瓶頸,特別是靖難后,華陽社也變成非常困難,這個時候,華陽社的關鍵人物出現了。
練珍盤下華陽社。練珍是練子寧的孫子,練子寧因辱罵朱棣,被磔尸,并誅殺練氏族人151人,被放戍邊的親屬3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