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與天雄軍基本一樣,每個團下轄四司十五旗,每團共計五百八十四人,其中增加了的輜重司,下轄騾馬一百五十匹,一零五野炮二十七門。
炮兵旅共計一百六十二門一零五野炮,共計三千五百余人。
步兵五團,擴編為五個步兵旅。
其中每個步兵旅下轄四個團。
每個團采取四四制建制,既一團為四司十八旗,增加一個騎兵旗,一個親衛旗,每個團共計六百四十人左右,一個步兵旅則為兩千六百人左右。
全家軍如今兵馬增加到六個騎兵團,六個炮兵團,二十個步兵團,全軍人數共計一萬九千人人馬。
這次整編,最大的變化就是把飛雷炮當成了固定式的編制。
這種飛雷炮雖然威力不小,可是射程太近,只能用來步兵攻堅,所以并沒有劃歸在炮兵團中,而是屬于團直屬炮兵,每個團也不多,一個旗六門。
從七萬余人中挑出一萬三千名青壯,剩下的基本上屬于歪瓜裂棗了。
整編完成,就是分發裝備和訓練,不過,全旭也沒有想到自己可以一下子擴軍將近兩萬人馬,他在體育工廠倉庫里的庫存,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火炮準備最多的只是炮彈和備有炮管,刀槍鎧甲,雖然有一些,不過卻到了極限,最大的問題是火銃的不足。
對于繳獲的火銃,全旭看不上,可以他裝備火銃只有三千八百支,也就是說,五個步兵旅,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冷兵器。
無奈之下,全家軍也裝備了一部分弩機和弓箭,有總比沒有強吧。
崇禎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后金軍隊并沒有發起進攻。
全旭也樂得清靜,他命令各部對開始訓練,主要是列陣,三大步伐四面轉法,那需要時間練習,先從整隊開始。
同樣,全家軍的光榮傳統那是不能扔掉的。
各部分散開來,就開始召開談心會,每個人都談談自己的遭遇,在加上刻意的引導,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遭遇是貪官污吏和后金人造成的,他們要想活下去,只能拼命。
當然,對于那些女人、孩子和工匠們,自然是另外一套管理方法,不用訓練他們如何打仗,以甲保鎮為單位,開始營造遵化城外的永固式大營。
反正全旭有的是人,足足五萬多人,那些多工匠,可以開爐鑄造工具,干得好的百姓,獎勵一塊肉或者一件衣服,或者一把刀,總之,多勞多得。
飯菜雖然不如全家軍士兵,這些百姓暫時也沒有怨言。
平靜的時光是非常短暫的,全家軍與后金軍隊在遵化城下對峙了三天,直到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
全旭正在午睡。
“得得得……”
如同驚天動地一般的馬蹄聲響起。
后金軍隊主動向全家軍發起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