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旭知道徽商,成化年間,徽商相繼打入鹽業領域,一向以經營鹽業為主的山西、陜西商人集團受到嚴重打擊,于是徽商以經營鹽業為中心,雄飛于中國商界。
“聽聞修武伯欲建學,敬賢家資不厚,沒有攢下多少錢,若修武伯不嫌棄,程某愿意投資六萬兩銀子!”
“你確定是投資,而不是捐獻?”
全旭知道這個時代的商人,與后世幾乎一模一樣,喜歡做慈善揚名,比如說在全家莊鎮的金梯書院,這座學院雖然是全旭出資建設,后繼,幾乎沒有花什么錢,前往全家莊鎮做生意的商賈們,就不約而同的向金梯書院捐錢。
多者三五千兩,少則一兩百兩,甚至幾十兩銀子。也有的捐獻什么筆墨紙硯,也有的捐獻儒衫、鞋襪,甚至是羊肉、雞肉等等。
全旭理解他們的做法,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就相當于后世的大V,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拿了商賈的好處,自然會幫助那些商賈說好話。
東林黨就是這樣起家的,他們背后就江南的地主豪強以及商賈勢力,事實上商賈出錢最多,比士紳豪強更多。
程敬賢微微一笑:“若是修武伯讓程某捐獻,那程某就捐,讓程某入股,那程某就入股!”
“遼南大學,預計占地一千五百畝,分為工程學院、機械學院、商務學院、文學院共四院!”
全旭拿著一張從電腦打印出來的效果圖,放在程敬賢面前道:“遼南大學將會建成這種規模,你拿六萬兩銀子,占一成股份,如何?”
“一成太少了!”
程敬賢笑道:“遼南地價便宜,即使修武伯以地入股,這一千五百畝地,也不值幾個錢,程某六萬兩銀子,至少要占三成股份!”
全旭是一個新興的勢力,擁有著極強的糧食生產能力,海鹽生產能力,鋼鐵生產能力,掌握著一大部分資源,跟著全旭做生意,程敬賢感覺絕對會賺錢。
為此,他從江南的徽州商盟里脫離出來,與其兄程敬宗分家,帶著十二萬兩銀子離開了徽州,于三月初抵達了遼南。
此時遼南正在進行春耕,在海州、復州、蓋州和金州四州十五縣,正在緊張的墾荒置田,由于今年比去年下手早,而且人手比去年多了將近十倍,今年開墾的土地不下一百萬畝,以玉米和紅薯、土豆的產能,至少可以產出上千萬石糧食。
擁有糧食,就意味著擁有一切。
遼南這個地方,今年將會吸引更多人過來,比如說去年抵達的流民,大部分都擁有了自己的家,他們雖然還穿著破衣服,卻罕見菜色,顯然,他們的日子過得不錯。
位于商業區的店鋪,也有普通百姓光顧,他們也有不弱的購買力。
“三成太多了!”
全旭搖搖頭道:“一成,不能再加了,如果不愿意,你就請自便吧!”
全旭的態度非常強硬。
程敬賢笑道:“修武伯,你要建學校,自然需要老師吧?程某一句話,可以在江南給您找來百八十名秀才,讓他們過來擔任老師,我要三成股份,其實不多。程某家資經營筆墨紙硯,這部分開支,程某也承擔了!”
PS:求票,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