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八章活下去
崇禎皺起眉頭,盡管全旭信誓旦旦的說他不想割據,他自然無法全信。
看著崇禎沉默不語,全旭知道他肯定有顧慮。
但是,全旭并沒有再說什么,如果他不相信,那也沒有辦法。
在中國的歷史上,并不缺乏戰略大師,其實最杰出的四大戰略大師,如姜尚、張良、諸葛亮、包括明朝劉基,基本上都被野史、捕風捉影的故事,來演繹那段過去的歷史,弱化著他們的存在。
周代商,是一場非常典型的以弱克強,漢代秦更是逆轉天命般的存在,至于諸葛亮以一隅之地,力壓魏國數十年。
如果歷史是可以改變的,也改變發展,不可否認,一個人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姜尚不是一個人,他是一個集團,即消失在歷史記載中的一元神教,也就是姜尚巧妙的利用了一元神教向利用西周,取代商朝,獲得神權壓制王權的機會。
只不過,姜尚棋高一籌,借機利用了一元神教的力量。劉基輔佐朱元璋,與姜尚輔佐周文王,其實是異曲同工之妙。
張良也不是一個人,他是一個階級,他是六國遺貴的反撲。
到了崇禎這里,他就被徹底誤導了,袁崇煥給他說五年平遼,他深信不疑,耗盡內庫,從牙縫擠出錢糧支持袁崇煥,結果……
文官集團一直向崇禎灌入武將不可相信,結果,明朝總兵官因為各種原因戰死三十余人,這可是高級將領,他們死后,又被污蔑為貪功冒進,有勇無謀,到最后,崇禎無人可用了。
但是,文臣可靠嗎?
想到這里,全旭望著崇禎道:“陛下,是文臣可信嗎?”
“這……”
全旭笑道:“其實,您也清楚,不是文臣可信,可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因為他們都是庸才,掌握著兵權,就算想造成,也會功虧一簣,最終,非常容易被鎮壓。”
崇禎緩緩點點頭:“好吧,遼東乃朝廷的屏障,關系甚重,當務之急是趕緊剿滅建奴,穩住局勢,武威侯要用些非常手段,也是情有可原,朕應了!”
“陛下要調天雄軍入關,參與平定叛亂!”
全旭苦笑道:“現如今,遼東只剩八個旅,兵力太少,臣要擴軍,臣為了養軍,準備在遼東建大量工廠,為無地流民提供就業機會……”
“朕應了!”
崇禎這個人有個好處,那就是他一旦信任哪個臣子,絕對是無條件支持的,對袁崇煥是這樣,對楊嗣昌也是這樣。
不過現在楊嗣昌還沒有什么機會出頭,全旭和盧象升的光芒完全將他掩蓋了,因此這份信任便平分到了全旭和盧象升身上。
這不,全旭提的條件,他都便點頭答應了,全旭說要大興實業,他雖然不大了解,卻也表示了支持,這就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