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望著全旭道:“但是,你必須與安慶公主成婚!”
在崇禎的心中,全旭只要與安慶公主成婚,那就是自家人,更何況,安慶公主與全旭的孩子,才是全旭的嫡子,將來肯定可以繼承全旭的爵位,全旭的遺產。
太子現年三歲,將來全旭的嫡子,也就是崇禎的外甥,只要在全旭的教導之下,肯定可以成為文武全才,他也可以入宮作為太子的伴讀,與太子一起長大,為太子所用。
就這樣,遼東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崇禎雖然知道三年平遼,似乎有些不太可能,但是,有了廣寧之戰的勝利,卻讓崇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崇禎對全旭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可以穩定遼東的局勢,如果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平定遼東之亂,那就是最好的,當然,如果可以像全旭承諾的那樣,給朝廷提供二百萬石糧食的稅收,那就再好不過了。
遼東的事情,就交給全旭去折騰,只要建奴不再寇關,朝廷就可以騰出手來收拾關內的流寇。
事實上,這個時候,關內的流寇依舊沒有形成氣候,在這個時空崇禎皇帝是非常幸運的,有了全旭和加強版的盧象升強勢崛起。
更為關鍵的是,由于全家軍第六旅,被扎根在河套,第六旅仿佛就像一臺抽水機,陜西的流民生活不下去,就被吸引到了河套地區。
盧象升沒有來得及參加全旭的婚禮,直接帶著雷時聲、楊世恩、李重鎮等天雄軍將領開始移鎮宣府。
對于流寇,盧象升跟楊鶴如出一轍:剿撫并用。跟楊鶴那個倒霉催不一樣,他有招撫那些流寇的資本。
大名府的全家莊鎮熬過了最艱難的階段,獲得了穩步的發展,盡管全家莊鎮在全旭遷徙到遼東之后,科技力量大為減少,可是基礎卻打下來了,磚瓦、水泥、鋼鐵的產量在穩定上升。
現在隨著大名府重新回到了盧象升的管理之下,大名府的全家莊鎮開始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
不過,全家莊鎮的工業水平不高,主要是糧食加工、罐頭、鋼鐵生產,以及水泥、磚瓦等產品。
隨著山西、陜西的流寇越鬧越厲害,大名府和中原的士紳們都非常害怕,在這個時候,全家莊鎮出產的水泥和磚頭,就成了搶手貨。
雖然用鋼筋水泥修建城堡的代價比用泥筑造要昂貴,可是與自己的身價性命相比,投入都是值得的。
全旭是盧象升的后盾,如果盧象升安置不了的流民,可以往遼東移民么。
全旭留在京城,接受命運的捉弄。
遼東的發展,開始進入了快車道。
盡管錯過了開荒的最佳時機,不過全旭也不擔心,他有遼南和廣寧府的老底子,有五六百萬畝良田,再加上玉米、紅薯、和土豆、等高產農作物,即使往遼東移民兩三百萬人,也不會出現糧食問題。
就算糧食不夠吃了,全旭還有臺灣,還有安南,現如今的全家軍水師規模已經全面超過了鄭氏,以運輸量為例,遼東水師規模可以一次性運輸一百萬石糧食。
至于沒有糧食,全家軍可以去中南半島搶,去呂宋島搶,也可以去日本打打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