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修路的工錢高點,不過更累!”
劉保長望著眾人道:“你們想去修路也行,一天五十個大子,也可以想糧食,要肉,想要布也行!”
有人問道:“還有一條路是什么?”
“那條路要技術,可以去礦上干活,收入看本事,有技術的,一天掙一錢銀子也不是問題!”
黃富春就帶著老婆去了修路的工地,然而,讓黃富春有些不習慣的是,郭喬鎮的鎮上規矩太嚴格了。
首先是垃圾,不準隨意丟棄。要按照規定扔在垃圾桶里,同時,郭喬鎮里不準隨意大小便,不準隨意吐痰,不準隨意打老婆……
這些他還可以忍,最不能忍的是,分給他的地,距離郭喬鎮太遠了,足足要走上一個時辰。
如果到了農忙季節,這一來一回,大半天就過去了,這該怎么辦?
難道說,自己真要掙錢買匹馬?
黃富春其實不知道,他的生活其實一直在一個巨大的變革中,比如說土地,全旭不想遼東變成到處都是耕地,像森森、草原,都是要保護的,這樣以來,真正的耕地,其實并沒有多少。
比如說,現在的黃富春所在的義州衛,義州衛共計八個鎮,可分配耕地有一百二十萬畝左右。
每個鎮相距離少數三五十里,很多百姓的耕地距離所在的鎮子就多達三四十里,甚至四五十里。
全旭不想百姓們隨便的散居,因為,一旦戰爭,這樣散居的百姓,就是建奴屠刀下的亡魂。讓百姓平時居住在所在的鎮子或縣城、府城里,農忙離節,則在自己的耕地附近居住,農忙結束,返回城里。
這樣的考慮,既是為了安全,也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拉動內需。畢竟,一個人分配一百畝地,用不了幾年,遼東就沒有窮人了。
黃富春和眾人百姓一樣,發現這個問題之后,就利用閑暇的時間,在自己家的地頭,蓋一兩間臨時居住的小房間,反正這樣的房子他們也住不了幾天。
黃富春躺在自己的床上,突然又想起了遠在中原受苦的姐姐,寫信,趕緊讓人捎信回去,黃富春雖然不識字,可他那個窮酸姐夫卻識字,而鎮上的先生識字。
想到這里,黃富春急忙拎著自己在工業上掙了錢買的一斤糕點,他提著糕點去求高先生給他寫一封信,看看能不能找個送到河南。
其實,遼東專門設立了后世郵局的職能部門,不過卻沒有涵蓋整個遼東,基本上遼南中州十五縣可以郵寄信件或東西,不過,速度卻慢得嚇人。
基本上,一個月或兩個月,直接湊夠一船,這才會回到登州,利用全記商號的渠道,慢慢散發。
一封信如果順利的話,可以半年左右送到中原。
其實像黃富春這樣的百姓很多,他們來到遼東以后,就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的親人、朋友拉到遼東來。
現如今,遼東的發展已經初具了規模,也進入了快車道,比如黃富春所在的義州衛,就開始了三座石灰礦,還有四座小型的鐵礦,特別是石灰窯,這是修建公路的主要材料之一,根本就不愁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