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三章士紳憤慨
圣賢大義多好啊,而且只要高舉孔圣的旗幟,就可以利用圣賢之言,排除異已,打壓對手。動不動就扣一頂大帽子,一切自私自立都被孔賢之言掩蓋住了。
一切卑劣的手段都被圣賢之言,祖宗之法的光環下,變得合情合理。
只要阻礙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把對手搞臭,然后再打倒。
無論任何時代,他們這些文人都是高尚的,他們的高尚永遠只停留在嘴上。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這些嘴炮們,永遠不做事,就是俗話說的,站著說話不嫌腰疼。因為他們不做事,所以從來不會出錯。
那些愿意為百姓,為民生,為國家社稷,為這個民族做事的人,都是千錯萬錯加身,就像現在,腦子笨的人,愿意跟建奴去拼命。
只要去做實事,想挑他們的問題太多了,而那些聰明的人,比如東林黨眾君子們,基本上都躲在安全的大后方,喝喝花酒,泡泡妹子,胡吃海喝,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他們永遠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對于做實事的人橫挑眉毛豎挑眼,搞得那些做實事的人,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就在現在,他們認為女人不能出去工作。
可是,他們卻不考慮,女人不工作,那依靠什么生活呢?一個普通百姓的收入是有限的,女工的薪水雖然沒有男人要高,可是蚊子再小,那也是肉。
只要工作,就可以賺上一兩多銀子,可以買差兩石米,也就是一百八十四公斤。或者是一些雞、鴨、肉食,或者油鹽醬醋,來補貼家用。
事實上呢,這些東林君子們的妻女,他們有大量的田地,有免稅的特權,根本就不用為一日三餐而忙碌。
因為占據了體制的好處,他們可以躺著賺錢,享受大明帝國帶給他們的紅利。
作為既得利益階級,這群蛀蟲們吃著鍋里的飯,卻干著砸鍋的勾當,
將軍在前線打了敗仗,那就是他作戰不利,那就是他貪生怕死,朝庭就是因為用了這樣的無能之輩才會讓局勢一天天敗壞至此,必須嚴懲,必須法辦,必須要抄殺滅門……
至于說將軍說的那些困難,比如軍中糧草不足,軍費被貪污克扣之類的,那都是狡辯!真正忠君愛國的人怎么能跟朝庭講條件?就算沒錢沒糧,哪怕餓死也是要奮勇殺敵的。
將軍在前線打了勝仗,好吧,這當然是好事,也應該獎勵,可這樣勇猛的將軍,朝庭怎么能不防著一手呢?
而且他手下那些士兵都只知有他而不知有圣上,這分明就是腦后生反骨,將來必成朝庭的心腹大患啊!就算不除掉他,也必須要趁早削他的軍權,或是給他派個監軍什么的,再順便把他的錢糧供應控制在手里,再分化一下他手下的將領,這樣他才會老老實實的為朝庭賣命不是?
寫到這里的時候,全旭的筆鋒一轉,開始講歷史,理學是從什么時候興起的?這個問題,只要是讀書人,都會知道。
北宋周敦頤創立理學,經程顥、程頤奠定了基礎,經朱熹逐漸發揚光大,然而,真正存天理滅人欲,事實上,朱熹主張的是明理見性,人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實面貌,所以不能體悟到天地之理,要想體驗到、找到萬事萬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
結果,自然而然,就是表面上斯文,背地里男盜女娼,因為理學大興,很自然,北宋被女真人按在地上摩擦,南宋偏安江南,卻被蒙古人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