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暴風雪,讓蒙古人不惜一切代價,浩浩蕩蕩的南下,這次他們是傾巢而出,青壯走在前面,老弱婦孺和牛羊走到在后面。
有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會倒在地上,然后,再也爬不起來,其他的蒙古人看也不看一眼,繼續低著頭趕路。
久經考驗的羅世明已經慢慢成長起來,他似乎從空氣中聞到了血腥味,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向全旭求援。
全旭哪有辦法向第六師支援?
現在第六師,也就是對外宣稱的公平軍不缺糧食,也不缺地盤,全旭給羅世明和陳應的命令就是,收縮防御,暫時放棄外圍據點。
與遼東幾乎一樣,位于蒙古草原鄂爾多斯境內的移民地點分屬東勝縣、富民縣、振武縣、河濱縣、服柔縣、寧人縣共六縣二百七十一鎮。
這些鎮堡,從理論上說,可以抗住蒙古人甚至建奴萬人規模的軍隊進攻,但是,這種進攻不能太長時間,要不然,也會出現失誤。
如同蝗蟲一般的蒙古大軍,所過之處,不會留下任何活口。
在接到全旭的命令時,羅世明和陳應為首的公平軍就開始籌備著,組織百姓南下,同時,開始布置河套防線。
眼下,正式的戰爭還沒有開始爆發,眼下這股可怕的浪潮還在發酵,尚未正式爆發,數以萬計的蒙古士兵正在饑腸轆轆地遷往河套地區的途中。
不過,等到爆發的那一刻,肯定會是山崩地裂,石破天驚。
全旭雖然還沒有抵達臺灣,匯合全家軍海軍第二艦隊,事實上,第二艦隊以及海軍陸戰隊已經開始了動員。
在臺南、臺北,大批工人赤著上身,喊著號子,在碼頭上奔走如飛,將一箱箱沉重的物資搬上船去。
各大倉庫的也被打開了,罐頭、干糧、炮彈、子彈、炸藥、雨衣、鞋襪被服…各種軍用物資一車車的往外搬,往碼頭運過來。
一身黑色軍裝、沉默寡言的全家軍士兵們雄糾糾氣昂昂的登上大船,油光發亮的步槍緊緊握在手中,步槍上的刺刀閃爍著令人膽寒的鋒芒。
打仗對于全家軍士兵來說,這已經是常態了。
不打仗,他們反而不太習慣,別看在遼東的時候,全家軍好像是穩如老狗,這其實是不真實的看法。
如果不是全家軍出動,遼東移民如何安置,現在遼東百姓的屯田堡已經建在了科爾沁右翼后旗,難道是建奴讓出來的?
大規模戰爭雖然沒有爆發,小規模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只是普通百姓感受不到而已。
全旭有個好習慣,每次大戰總是跑在大軍最前面,這個習慣也影響了所有的將領,楊延棟和茅元儀率領幾千人馬。前往上海舟山島建立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