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六章放進了再打
不用懷疑,這些岸防炮,其實就是全家軍槍炮局的艦炮,而且是從戰船上直接拆下來的,除了這十八門二十八倍徑的艦炮,還有十八門一百六十毫米長管加農炮。以及三十六門一零五炮米的迫擊炮。
迫擊炮并不是對付戰船的,只是為了對付那些冒著炮火準備奪取炮臺的登陸部隊,勝州港駐防部隊共計十八個總旗,十八個炮臺,共計九百余人。
編制一個團,首任團長是茅元儀的便宜小舅子王鐘寧。
王鐘寧是王微的親弟弟,比王微要小九歲,在崇禎二年王微接受全旭的雇傭,成為全記書社的編輯。
當時,十六歲的王鐘寧找到京城,隨后跟隨全旭抵達遼東,王鐘寧上過五年私塾,直接進入了全家軍軍事學院,兩年后,崇禎四年畢業,進入全家軍第八旅,擔任少尉旗總,隨著全家軍的擴張,他從少尉升成中尉、上尉到現在少校團長。
其實,王鐘寧的升官速度屬于正常,幾乎沒有人情關系,當然,作為便宜小舅子,茅元儀自然會對王鐘寧一定的照顧,不過,茅元儀對全家軍的影響有限。
袁宗第比王鐘寧還小兩歲呢,人家上來就是上尉,然后升成少校,也就是袁世卿不讓袁宗第外放,要不然,袁宗第只要外放,最少是一個中校旅參謀起步。
這是王鐘寧的指揮一個團的兵力實戰,要說不緊張,那些騙人的。不過好在,這些士兵都訓練有素,成箱炮彈從防炮洞里搬出來擺到炮位上。
全家軍的戰斗模式,從來不是兵對兵,將對將,而是拼體系優勢,全家軍的武器不是單獨一種,比如說,火炮,雖然沒有增加口徑,已經在研發制造三十五倍一百三十毫米的后裝線膛炮。
一旦成熟三十五倍徑艦炮裝備全家軍部隊,那么海戰模式將會進一步改寫,全家軍海軍就會擁有三千米的射程優勢。
就像現在的炮臺,除了勝州港炮臺,或遼東旅順港炮臺之外,其他包括西洋人的炮臺,現如今與陸軍炮兵陣地一般無二,別說防炮洞,連一個遮陽棚都沒有。
如果觀察全家軍的炮臺,就一定會發現,這種炮臺簡直與十九世紀或二十世紀初紀的炮臺差不多,擁有沙袋固定掩體,擁有交通壕溝進行補給,擁有防炮洞可以保護士兵被敵人的艦炮擊中。
特別是防炮洞,以鋼筋和混凝土澆筑而成,厚度達一米五,還加裝了三十毫米厚的裝甲層。
別說這個時代的艦炮,就算是到了十九世紀,海軍的二百毫米口徑的艦炮也奈何不了炮臺的防炮洞。
十八座炮臺呈倒V字布局,在勝州港口左右兩翼各布置九個炮臺,共計十八座,防線長達三點八千米,為了解決火力打擊不足的問題,還有六艘臨時性一次的火箭船,這種小型的火箭船,裝載陸軍版本十五聯裝火箭炮。
哪怕讓全家軍主力艦隊來攻打勝州港,全家軍海軍會取消行動方案,轉而尋找其他登陸點,從陸路進攻炮臺,而不是直接用戰船攻打港口。
“李議長,不是有半個時辰嗎?”
王鐘寧笑道:“西洋人爬也該爬到了吧?”
李信雖然是呂宋議事府的副議長,正議長是林鳳,然而事實上,他這個副議長,無論威望還是權勢,遠遠超過林鳳這個議長。
李信有些不解,以這個時代蓋倫船戰船十一二節的速度,半個時辰,那也有二三十里,怎么可能,過了這么久還沒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