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幾艘偵察船看看!”
如果沒有意外,歐洲十五國聯軍已經抵達了勝州海峽,只不過,這個意外還真是出現了,這就是呂宋分艦隊。
雖然是飛魚戰船,但是飛魚也有一、二、三型,留在呂宋的分艦隊其實是早期的飛魚二型,三百多噸的排水量,裝備的也是早期的一百三十毫米艦炮,與海倫娜算是同一批次。
然而,這次呂宋分艦隊不甘心淪為配角,他們打得相當頑強,他們像狼群圍繞著遷徙的黃羊群一樣。
抽著空子就是一計狠招,他們倒是沒有硬拼,時而不時的丟下幾顆水雷,或者瞧準那些航速慢的武裝商船,就是一陣抵近射擊。
無論命中與否,馬上開溜。
就是采取海上游擊戰的方式,遲滯了歐洲十五國聯合艦隊的進攻時間,為勝州港的防御贏得更充足的時間。
說是半個時辰,結果歐洲聯合艦隊用了足足一個半時辰,直到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這才抵達勝州港口外。
……
歐洲聯合艦隊,黑色郁金香號上,雷利三世拿著單管望遠鏡,望著勝州港。
雷利爵士的成名之戰,其實就是偷襲港口,沃特爾雷利就是依靠著偷襲的戰績,獲得了爵士爵位,以及伊麗莎白女王的親睞。
通過望遠鏡可以清晰的看著原本木質的碼頭,已經變成了鋼筋水泥混凝土澆筑的碼頭,碼頭這邊用沙袋壘成一道長長的胸墻,很多民夫正螞蟻搬家似的搬來一個個沉重的沙袋往地上撂,這道胸墻以驚人的速度加長。
再看看那些炮臺,每個炮臺前都壘著大量沙袋,也不知道是派什么用場的。在這些沙袋后面露出一截截锃亮的炮管,在陽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看樣子都是新炮。
不過數量并不多,撐死也就三十來門而已,這么一點火炮面對兩百多艘戰船組成的龐大艦隊能頂什么用?
頂多只能打上三輪,然后就被鋪天蓋地砸過來的炮彈給埋了!
在打量完勝州港之后,雷利三世終于有了底氣:“這場仗贏定了!”
其實不光是雷利爵士,其他海盜們,包括荷蘭人東印度公司,西班牙殖民軍,都不約而同的松了口氣。
全家軍在馬尼拉部署的軍隊并不多,還在他們的預料之內。
“孩子們,進攻吧,呂宋屬于我們的了!”
隨著雷利三世的聲音落下,眾歐洲聯合艦隊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如果勝州港是一個鐵核桃,他們也不會打,而是一路撤到蘇門達臘去。
就像在臺灣海峽遇到全家軍主力一樣,即使無法避免與全家軍決戰,戰場應該選擇在馬六甲海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