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也急,他們也多次派人前往遼東學習,不過很多東西學是學不來的,耕牛對于遼西來說,現在還是稀缺資源,遼西將門的低級將領家中,都不能保證每家每戶都有一頭耕牛,而這在遼東,一家有幾頭牛或者幾十頭牛已經是常態。
特別是戰馬,遼東的私人戰馬擁有數量,比例恐怕比后世的千人擁有轎車的比例還要高很多,遼西沒有辦法學習,無論養馬,還是養牛,都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撐。
任何一個鎮堡,隨便湊湊,二三百騎就出來了,這個數量乘兩千多,遼東的騎馬民兵就多達二十余萬人。
可想而知,皇太極會有多大的壓力。
遼東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因為百姓手中有錢,消費能力強,遼東一千多萬人口,消費能力大明兩京十三省都強,大明兩京十三省加在一起,也沒有三百七十多萬匹戰馬,更沒有五六百萬頭牛。
這上千萬的大牲口,可不是那么容易養活的。
袁可立的身體,注定他不能久坐,很早就躺下來歇息了。
全旭在看著袁可立睡覺以后,就望著袁樞道:“伯應兄,現在哪里高就?”
袁樞有些不好意思,他沒有考中進士,連個舉人都不是,依靠袁可立的蔭官,最開始是
授詹事府錄事正九品,后調到南京都督府后軍都事(從七品),再升任太仆寺寺丞正六品,任戶部山西司主事(正六品)。
司主事上面計二十四個郎中,郎中上面還有左右侍郎。他是從崇禎二年開始當官,短短五年之內,從正九品升到正六品,這個速度已經不算慢了。
全旭有些不以為然:“才六品官?要不這樣吧,把官辭了,你帶著嫂夫人去遼東,遼東十八州,隨便你選!”
從正六品到從五品,也算是升級。
遼東的州,關鍵是朝廷不承認,各有優劣。
袁樞苦笑道:“父親大人身體不好,我只能侍奉左右!”
全旭拍了拍袁樞的肩膀道:“恩師已經致仕,你們要不然一起去遼東享福!”
“此事,日后再說!”
全旭張了張嘴,沒有辦法再勸,他其實更想讓袁樞去瓊州府,可關鍵是瓊州府是一個發配犯官的地方。
那不是恩賜,而是欺負人了。
……
崇禎是晚些時候,得知了全旭進京的消息。
錦衣衛向崇禎密報,崇禎得知這個消息后,就在皇宮里等著全旭,可是他左等右等,一直沒有等到全旭出現。
有一種思念,叫做望眼欲穿。
崇禎茶飯不思,只想看到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