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九章全旭感冒舉國震驚
周皇后指著報紙道:“武威侯在報紙上說,這是什么化學,不管是什么學,這難道不是好事嗎?旱災得到了緩解,百姓的莊稼今年就會豐收,國庫也該可以收到稅了!”
“好事嗎?”
崇禎不是八年前的那個毛孩子了,雖然看不上那些讀書人,卻知道那些讀書人使用的所謂天人感應,是在維系皇權。
事情在那里明擺著,真正開啟民智的不是什么詩書文章,而是數學、物理、化學、天文等自然科學,愿意學習這些知識的人越多,掌握這些知識的人越多,老百姓就越聰明。
隨著自然科學的推廣,維系帝王統治的那套荒謬的理論將會受到強有力的沖擊,同樣的,儒家治國的理論受到的沖擊會更大,甚至會被淘汰出局!
一個只會吟詩作對的書呆子和一個技術官僚,你選哪個?相信只要是腦子正常的人都會給出正確的答案!
大明王朝正在醞釀著翻天覆地的巨變,對于崇禎來說,這反而是好事,他可不相信天人感應那一套。
這江山本來就是我們老朱家靠著自己的努力打下來的,關老天屁事,老子已經受夠了那幫鳥人一碰到天災就把老子掛起來當靶子了!
要說重用文人,老朱要從來沒有重用文人,因為他是草根出身,早已識透了文人的嘴臉,望著天空落下來的雨滴。
崇禎皇帝憤憤道:“朕貴為天子都沒有這等呼風喚雨的本領,他居然有,這也太不公平了吧?”
周皇后道:“陛下,要解決此事其實不難!”
“不難?”
“你居然說不難?”
“讓慈烺拜他為師,最后,這些本領還不是要交給慈烺!”
崇禎皇帝一聽,頓時心里就平衡了:“對,這樣就公平了!”
太子太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都是輔導東宮的官職,全旭本身就是太子的老師,讓太子跟著全旭學習,這是崇禎想到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
春雨貴如油,因為明末小冰河天氣的影響,連春耕的時節也發生了改變,這場雨雖然規模不大,順天府境內可以明顯過一個好年。
面對這場大雨,并不是所有人都高興,特別是京城里的那些衣冠禽獸們,沒錯,說的就是那些吃著人飯,不干人事的大明官僚。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身穿正五品官服的官員站在雨中,臉上的表情,既焦慮,又憤怒,
他捏著拳頭,咬牙切齒的道:“諸公,那賊子不能留啊!如果放任他用這套歪理邪說和妖法欺瞞世人,人人爭相投到他的門下學習這些邪門歪道,我等哪里還有容身之地!”
中年官員正在那里喃喃自語:“人真的可以逆天?”
這名中年官員姓李,名慎,字長橋,他是前禮部侍郎李之藻的兒子,李之藻與徐光啟一樣,是明代著名的科學家,翻譯著作《天學初函》配合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參與了《崇禎歷書》的編撰工作,一生翻譯了二十余種西方書刊。
可惜,徐光啟和李之藻這兩位大明最聰明的人,他們都沒有來得及看到人工降雨,李長橋仿佛失魂落魄,事實上,他并不像其他官員一樣如喪考妣,而是對如何人工降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來人!”
“備車,我要拜師!”
“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