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零章王八之氣王霸之氣
在死亡的威脅面前,眾大臣不再犯擰,他們也害怕死,事實上,他們比普通百姓更害怕死。
普通百姓過得極度貧窮,很多百姓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甚至,有的人,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吃過一頓飽飯,在絕望的時候,死亡反而是一種解脫。
然而,這些大臣不是,他們有良田萬傾,有廣廈萬間,妻妾如云,生活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普通百姓永遠無法想象的享受。
他們為什么要死?
至于崇禎要出城,那就讓他出吧。
眾臣讓開道路,崇禎的大駕玉輅,開始緩緩前行。
直到崇禎皇帝的車隊的隨從離開之后,眾臣圍住溫體仁:“長卿公,陛下是因此移駕出宮?”
溫仁體此時也是方寸大亂,作為崇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任首輔,他自崇禎三年開始入閣,一直到歷史上的崇禎十年。
他能坐穩內閣首輔的位置,憑心而論,而真不是像其他內閣大臣一樣,依靠的是什么朋黨和東林黨,他不是東林黨人,依靠的其實是崇禎皇帝的信任。
他從來不反對崇禎的意見,不像其他大臣與崇禎頂著來,而是順勢,就像廣寧大捷的時候,崇禎要去天津迎接全旭和盧象升。
要是放在其他大臣身上,死也不讓崇禎出京城,偏偏溫體仁就同意了,當然,最開始的時候,溫體仁也不仇視全旭。
在他眼中,全旭就一個武夫,盧象升是進士出身,又是東林黨人,如果干出成績,肯定入閣,搶他的內閣首輔的位置。
如果不是因為全旭發表那篇科普文章,他甚至不會與全旭為敵,因為他知道崇禎心中,全旭的位置,比盧象升更重。
坤興公主的臉,全旭敢捏。
太子殿下的頭,全旭敢拍,而且沒有任何問題。
這是崇禎對全旭的無條件信任。
史書對他的評價是“未嘗建一策,惟日與善類為仇”,史書是修的?那是清朝,凡事反著看,溫體仁雖然是最適合崇禎朝的內閣首輔。
很多小說都寫大明如何如何改革,其實,大明的制度和官僚整個腐敗,越改革,越糟糕,因為,這個時候大明已經沒有執行力了。
溫體仁的內閣,整個而言,在比爛的年代,還算中規中矩,算不上好,談不上最壞。
溫體仁此時最頭疼的問題是,崇禎要出宮,不僅沒有帶著他,甚至沒有告訴他所去何處。這讓他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意識。
時間不長,一名官員來到他的耳邊輕聲低語起來。
全旭生病了,好像非常嚴重。
這讓溫體仁心中一松。
不過,轉念一想,他就有些失望,要知道全旭是武夫,作為武夫,身體肯定是極好的,就算生了病,那他也沒有多大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