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鍵有些郁郁寡歡,情緒低落。
大明把藩王當成豬來養,而且無詔不得回京,與其恰恰相反,清朝的王爺卻是不準離開京城,同樣也是防備這些王爺。這是國策不同,只是在成祖之后,藩王的軍權沒了。
“這是西域的葡萄酒,冰鎮過,非常爽口!”
正所謂是伸手不打笑料人,與唐王和周王相比,其他藩王都該殺,可是唐王不一樣,他在沒有成為唐王之前,就送了全旭四萬畝地,現在,又拿來銀子和地契,這讓全旭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望著朱聿鍵道:“唐王這次過來洛陽有什么要求?”
“要求不敢擋,我只是在贖罪!先祖他們在南陽造的孽實在太多,欠南陽百姓的太多了,不作點補償,我良心難安啊。”
南陽唐王跟南陽地方百姓的關系,一直是個很有趣的話題。第一位唐王是朱檉,朱元璋的兒子,性情暴躁狂妄,更貪得無厭,在南陽就藩后大興土木,一口氣修了二十多座府坻,又從太湖運來大量奇石修筑假山,在民間挑選美女,窮奢極欲,盡情享樂,老百姓也無可奈何。
當時南陽人要成親,一般都是在晚上成親,說是因為唐王如果撞見誰家娶妻,馬上派人過去把新娘搶回府上先睡三天再讓她回去成親,這個說法也不知道是否靠譜,反正就一代代的流傳了下來,也將仇恨種在了南陽人的心里。
朱檉之后,他的子孫越發的橫行無忌,欺男霸女,強奪百姓的良田,壟斷南陽地區的藥材、皮毛、木材、礦產、水產交易,基本上,一個明代藩王能干的壞事,他們都干過了,使得唐王在南陽的名聲非常糟糕,老百姓切齒痛恨。
那些鳳子龍孫當然知道老百姓恨他們,但他們不在乎,這是朱家的江山,你們這些賤如螻蟻的平民存在的所有意義,就是為我們提供膏血供養我們,我就是要窮奢極欲,你們能奈我何?
朱聿鍵跟他那些混賬祖輩不大一樣,他從小就和父親一起被囚禁,全靠一些好心的仆人偷偷送一些殘羹剩飯才沒有餓死,他挨過餓,知道挨餓有多痛苦。他還是一個比較有上進心的人,在陪父親一起被囚的時候也沒有放棄讀書,在牢獄之中呆了二十年,他也讀了二十年的書。
長期與世隔絕,飽受磨難,又從小讀了一大堆圣賢書,這種特殊的經歷把他變成了一個堅毅果敢而又比較理想化的人,也正因為如此,在繼為唐王之后他才會屢屢向崇禎上書,痛斥貪腐,給崇禎出謀劃策,甚至在崇禎九年后金入寇京師的時候不顧地方官員的勸阻毅然領三千兵馬前去勤王。
當然,這一下又把自己送到監獄里去了,說出來,唐王其實一生都是悲劇,如果他活在洪武時期,是第一代唐王的話,那么有可能,因為能干,就會換到邊境,或為遼王,或為代王。
哪怕在成祖時期,也能跟朱棣混上一個絕對不錯的地位,只是非常可惜,崇禎太不放心這些宗室了。
全旭聽到唐王的話,這才明白唐王的憂慮:“原來你送我田地有這層考慮,唐王不必憂心,本侯護你周全!”
唐王本性不壞,只是生不逢時而已。
然而,這話聽到外面剛剛來到這里的陳振豪耳中,簡直就像晴天霹靂,他急忙沖進來,只見全旭和朱聿鍵赤身泡在水池子里。
他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我也是有私心的。同樣一塊田,在普通農夫手里,他連吃飽飯都很成問題,但是在武威侯手里卻可以養活十倍的人口,我很想知道這是為什么。
全旭淡淡的笑道:“其實也沒什么,想辦法提高產量就是了。產量決定一切,如果一畝田的產量是一石小麥,即便你只收一斗租子,老百姓也會對你恨之入骨,罵你是吸血鬼,但如果畝產量能夠提高到三石,就算你收走一石,老百姓還是會感激你,因為他還有兩石余糧。現在遼東培育的土豆和紅薯,哪怕是劣田也可以收獲十幾石,百姓就可以用最少的土地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