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技術也成熟了,這不屬于保密范圍,有錢可以向遼東購買機械,也可以自己聘請工人,打造紡織機,可問題是,經營的模式不同,反而讓這些工廠經營情況產生了極大的差距。
這就像是后世的煤礦和油田,有的油田是日進斗金,有的煤礦也是一天可以盈利幾千萬上億,可是有的煤礦卻處于虧損狀態,甚至資不抵債。
這里面的貓膩就多了,不僅僅是生產效率的問題,還是人為的干涉生產的質量和成本,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的問題,并不是一句諺語,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
“是不是擔心招不到人?”
全旭望著朱聿鍵道:“你多開點工資,提高一下工人的福利不就行了嗎?”
“搶不過你們啊!”朱聿鍵苦笑道:“你們全記搶人搶得太厲害了!”
“這就需要你多給他們一點福利了。比如說只要是到你的農莊打工的農戶,妻子女兒可以優先得到到你辦的紡織廠工作的機會,再辦幾所私塾讓他們的子女進私塾讀書,這幾條下來,保證所有工人都對你死心塌地了!”
全旭語重心長的道:“唐王,你要是想做大事業,那就不能比爛,得比好,佃戶也不是傻子,他們自己心中有一桿稱,誰對他們好,他們都知道,也分辨得出來。”
其實,在歸德府的時候,也有的地主對百姓采取人性化的處理,比如說,田地收成低,也不是按照畝數收田租,而是根據收成多少,雖然也是剝削,不過比周圍的地主稍剝削哪怕只一斗,佃戶都愿意跟著他干。
全旭的計劃是以唐王為首,形成集體農場,將佃戶變成工人,雖說后者跟前者一樣,都是剝削,但能產生更高的效益,讓更多的人獲利。
這個時期,農民實在是太窮了,就算有化肥,有農藥,可是這些東西需要成本,也不可能免費送,同樣,農民也沒有資金去買。
只有通過集體制或者是資金扶持的方式,獲得初步的成功,這樣才可以完成農業的良性發展。
聯合收割機技術,也不是什么先進的技術,早在九零年代,幾乎沒有農民愿意使用聯合收割機,那是因為農民沒有其他選擇,他們不能出去打工,也沒有錢使用聯合收割機。
可是進入二十一世紀,這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因為務工人群手中有了錢,他們寧愿花掉金錢成本,也不愿意花自己的時間成本。
新的雜交水稻,雜交麥子,新的種子,甚至連噴農藥的無人機已經開始深入農村。
就算二十年前有了噴灑農藥的無人機,可是每畝地十五塊錢的成本,老百姓也承擔不起,現在則不是問題了。
朱聿鍵一拍大腿:“好主意!,這樣做,需要很大的成本吧?”
“當然!想當初我為了搞好大名府的全家莊鎮,半年之內就砸進了好幾萬兩銀子,你想把十幾萬畝莊田搞好,不砸個十幾萬兩進來那是想也別想。”
全旭淡淡的笑道:“如果開辦配套的工廠,那投入就需要更多,不要心疼錢,錢只有流通起來,才有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