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鍵倒抽一口涼氣:“十幾二十萬兩銀子!你想叫我傾家蕩產啊!?”
“高投入,高產出,一分耕壇,一分收獲,隨便往土地撒把種子就想獲得豐收,那是做夢。”
朱聿鍵非常糾結,他的拳頭捏緊又松開,他雖然有心振興唐王一脈,但還是覺得這樣實在太冒險了,搞不好會連老本都搭進去。
可是全旭所描述的前景又那么誘人,如果成功了,那絕對是名利雙收啊!他到底是干呢,還是干呢,或者是干呢?
陳振豪對于全旭可是佩服得無以復加,全旭光憑一張嘴,在唐王府忽悠了十幾萬兩銀子,還有九百傾地,這就是九萬畝啊,哪怕是中田和劣田,那也是價值八九十萬兩銀子的東西。
短短一天功夫,成功騙到了百萬兩銀子。
全旭哪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其實,陳振豪想錯了。
全旭還真沒有欺騙唐王朱聿鍵,他說的都是可操作性的實質問題,如果朱聿鍵按照全旭所說的去做,最多兩年,唐王府的收益可以翻一番。
不過,讓陳振豪頭一回知道,他一直癡迷的圣賢之書并不是萬能的,那些書只能教給他權術。
權術有用,一個沒有權術的君王是絕對無法駕馭群臣的,但是在國計民生領域,權術毫無作用,得靠技術。
哪怕權術再高的君王,任他說得天花亂墜,任他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可是,一旦作為君王,不能讓臣民過上好日子,那么他被推翻,只是時間問題。
其實在遙遠的歐洲大陸,從中世紀的黑暗中走出來的歐洲人已經開始走上全旭所說的那條路了,這就是荷蘭,早在六十年前,西班牙帝國北方省的七省,正式名稱為尼德蘭聯合共和國)。戰爭在繼續進入了八十年,直到十幾年后,荷蘭才獲得最終的獨立。
其實,最初的時候,全旭想過要打土豪,分田地,可問題是,他自己就是土豪,而且是那種全旭跌到,崇禎可以吃飽的地步。
歐洲已經走上這條路,生產力隨之得到解放,效益越來越高,再加上大航海時代帶來的巨大收益,最終為歐洲的工業革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東方的大陸,在全旭的領導下,工業文明已經露出了一抹曙光,在古老的中國,已經逞化了兩極分化。
全旭的用意就是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ps:最近幾天刷劇,更新有些慢,請諒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