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九章底子上錯了
明明有四個兒子,偏偏老大老二,包括老三,沒有一個人愿意繼承他的這些家產,這讓魯柱子感覺非常失落。
全旭勸道:“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我們這些做父親的,不能干涉孩子們的選擇,只能給他們一些建議,以及,為他們保留最后的溫暖港灣……”
“不甘心,不甘心啊!”
魯柱子長長嘆了口氣。
他原來是三異魯氏的一個普通佃戶,三異魯氏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的長相魯恭,而魯柱子則屬于魯恭的后裔。
當然,滄海桑田,時過境遷。魯柱子祖上榮耀早已不復存在了,直到魯柱子跟著移民來到遼東,并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富裕了起來,正所謂,富貴不還鄉,如同錦衣夜行。
魯柱子有了錢以后,不僅僅捐獻一部分錢財給學校,還讓聘請驛局,向三異堂鳳翔府魯氏一門。
驛局也是遼東的物流和金錢快遞公司,并不是覆蓋全國,僅僅是覆蓋遼東移民的區域,如河南、北直隸、山西、陜西、包括部分江南地區,雖然收費較貴,可魯柱子仍舊向昔日的窮親戚送了五千石糧食。
五千石糧食,在遼東其實不值多少錢,充其量也就一千多兩銀子,然而對于鳳翔府來說,這可是一筆巨款,同時,也鬧出了大誤會。
當時,魯氏的鄉親們看著魯柱子送了五千石糧食,以及一封信,魯柱子非常顯擺地找人寫信告訴自己的鄉親,他的大兒子當了遼東大官,縣太爺見了也要行禮。
這下鳳翔府的魯氏一門不知道魯柱子的兒子當了多大的官兒,急忙派出人打聽,這才知道魯山岳是全家軍將領,這下不得了,經過趕緊召開宗族會議,給魯柱子一個族老的位子,現在魯柱子是三異堂魯氏十八位族老之一。
如果說小宗族的宗族和族老,差不多相當于一個村鄉或鄉長,有的大家族,那就相當于歐洲的一個小國王。當了大半輩子平頭百姓的魯柱子,非常希望這個時候,返回鳳翔府,過過族老的癮。
偏偏,大老子不稀罕自己家的里的這些田,魯山岳沒有成親,已就是掙了八九百畝地,一旦成親之后,他自己肯定要獨門出戶,因為遼東不允許一家超過一千畝地。
事實上,魯山岳就已經獨立了。每戶實際擁有多少地來制定稅收,目的就是為了削弱宗族的影響力。
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地主經濟主導著中國古代的經濟,并不是所謂的小農經濟,士族以門閥為骨干,而庶族地主則是地方豪強,而庶民則是以宗族為紐帶。古代的百姓,并不是像后世一家一戶的模式,而是以宗族為基本組織。
聽完魯柱子的嘮叨,全旭不以為然的笑道:“瞧你這點出息,一個族老就讓你滿足了?你信不信將來,你們魯氏的族長,連族長的位置都讓給你!”
魯柱子嘆了口氣:“城里有什么好的,偏偏都愿意住在城里!”
“城里好啊,機會多,便利,干凈,衛生!”
全旭笑了笑:“說了你肯定不懂,住習慣了城里,是不希望鄉下的!”
北上廣不相信汗水,更不相信眼淚,然而,無數人硬著頭皮往北上廣跑,老程其實也是一樣的,早在二十多年前,老程到時與無數人一樣南下,折騰得精疲力盡,這又跑到了北京。
終于到了晚飯的時間,魯柱子準備了豐富的晚餐,一張長條形的大桌子,飯菜非常有后世的東北特色,直接上了十幾個不銹鋼的盆,是哪種一尺半左右的中型盆,并不是特大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