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讓王承恩和幾名宦官,去調查周圍的百姓,用了差不多半個時辰的時間,王承恩設查歸來。
“他們的收入怎么樣?”
王承恩拿著一張紙遞給了崇禎。
崇禎掃了一眼,頓時目瞪口呆。
遼東的普通百姓收入遠遠超過大明的中小地主,可以說,哪怕擁有萬畝良田的地主,遠遠比不上那些一兩百畝地的百姓。
崇禎將調查結果扔在地上:“怎么會這樣?”
“其實,這不難理解!”
全旭介紹道:“遼東的糧食產量根本就沒有辦法消耗,只能運輸到中原和北方缺糧的地方販賣,以往,這些糧食價格掌握在商人手中,他們從百姓手中買糧的時候,想出什么價格就是什么價格,而遼東的糧價定價權掌握在官府手中,給百姓最低保護價格,從而保障百姓的基本收益!”
這只是暫時的,如果中原也落在全旭手中,全國都采取這種方式,那么糧食肯定還有降價,在那種情況下,全旭要么尋找到合適的產品傾銷地,要么改善種植面積,比如現在,遼東的糧食生產面積,逐年下降,而經濟作物,比如棉花、亞麻、大豆則逐漸增加。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全旭淡淡的道:“和遼東相比,其他地方的官員,就是一群老古董,他們從上到下都爛透了,迂腐不化,冥頑不靈,無視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在大明,當官的只要貪污不那狠,百姓都燒高香了,要我說,就該把那些當官的殺了……”
“如果殺人能解決問題,朕何懼之有?”
“還真是!”
全旭淡淡的苦笑道:“殺人其實解決不了問題,大明的問題是,走偏了,只懂四書五經不通庶務,這樣的官員,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怎么可能當好官?”
“那遼東……是怎么做的?”
崇禎一臉期盼,希望可以得到確切的答案。
全旭指著遠處的學校道:“那只能自己培養,教育從娃娃開始!從小就教育他們……種地的農民想要多增產,肥料很重要……”
就在這時,旁邊的院子里,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要想富,多生孩子多修路,要想生活過得好,大豆全身都是寶!”
崇禎喃喃自語道:“原來如此!”
“大明的官兒,其實很無語,他們不會懂得是非,也不懂得對錯,因為反對而反對,這一點錯了,從根子上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