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辯,你盡管狡辯!”
“你是,不是我,你非要搞什么賜同進士!”
孔貞璠的腦袋不傻,他只是用推理方式,得出了最貼近真相答案。
儒家和理學的要求,對于百姓和普通人都是苛刻的,可同樣,孔家也被所有讀書人過份關注,孔家用千年的時候,樹立了良善正面的形象,結果一朝毀于一旦。
“你是次輔,一定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沒有辦法,我能怎么辦?”孔貞運憤憤的道:“你現在給我滾回山東曲阜,不許出來……”
新聞的問題,就是離奇,狗咬人永遠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
貴族欺負平民都不是新聞,貴族如果不仗勢欺人,那還算是什么貴族?
至于全旭,他不是貴族,他是圣人。
因為,武勛侯爵里,全旭雖然取得勝利,從來沒有失敗,他關心民間疾苦,為了幫忙百姓抗旱,不惜與上天決斗,打贏了上天,讓上天降下甘露。
全旭活民無數,他是神仙,他是圣人,不是貴族。
孔貞運以為送走孔貞璠這件事就會慢慢消失,可惜他錯了。
好事的講書人,已經把這些編成了段子,開始在酒肆和客棧里傳播,甚至有些改編簡單粗暴,直接金瓶梅換了人名,直接套用。
偏偏那些百姓還聽得津津有味,大叫:“會玩!”
這件事,從頭到尾,普通百姓只是充當吃瓜群眾。
可問題是整個讀書人這個群體,他們坐不住了,有人上書廢除孔貞運圣衍公的爵位,褫奪其爵,開革孔氏宗族。
其實崇禎皇帝在船上也看到遼東時報,整整一期報紙,都在報導孔貞璠與劉夫人通奸的事情,特別是還有圖案。
更損的是,劉夫人捂著臉的照片也在上面,明朝可沒有馬塞克,該露的都露了,這讓崇禎非常生氣。
劉夫人并不是什么美人,長像極為普通,相對皇宮里的數千宮娥相比,劉夫人非常普通,按照選秀女的標準,她沒有資格進宮。
偏偏,孔貞璠鋌而走險。
崇禎皇帝捂著額頭感覺沒臉見人,啥玩意兒,貴族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大明的內閣,其實是責任內閣。
崇禎朝十七年換了十七個內閣首輔,很多人說崇禎薄情寡義,刻薄寡恩。這是明朝的政治體制問題,崇禎十七年出的事情太多,總需要內閣首輔出來背鍋。
黃立極是魏忠賢一黨,必須清除,施鳳來也是閹黨,至于崇禎二年,后金破關而入,京畿危機,這個鍋需要人背,接著,崇禎四年、六年,年年出事,沒有一年太平時間,首輔不換說不過去。
誰出了問題,自己辭職吧。
其實孔貞運也想硬扛著,偏偏,那些國子監、太學還有御史言官都不愿意了,他們還要臉,畢竟,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這個理念其實一直都沒有實行過,不過,不妨礙他們用來攻擊孔貞運。
內閣的位置就那么多,捅掉一個,很多人就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