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發現,他只有墮落了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且他不再敢離開關寧軍的老巢寧遠城。
全旭給崇禎敞開心扉,告訴很多崇禎之前并不知道,或者說他不相信的事情,大明錯就錯在無底線的透支政府的信用。
在大明隨便問一個百姓,他們不相信當官的是好東西,對官員階級徹底失去了信任,對于朝廷失去了信任。
崇禎犯了多少個錯誤,全旭一直沒給他說,說了,就怕崇禎惱羞成怒,現在全旭也不擔心了,他的隱匿也沒有意義。
現在大明所有的官員都知道全旭開始圖謀大明的天下,不少文官或者是科舉不得志的人,涌向遼東。
雖然全旭不用科舉取士,他在遼東以小學、中學、大學三級基礎教育,大學畢業了以后,才能成為預備官員。
讀書人一看,好嘛,這簡直就是府試、鄉試、會試的翻版嘛。
至于考試的內容,大明以理學八股文取士,全旭以科學、格物、取士,會寫文章只是一部分成績,想要從中學考上大學,必須學會數學、物理、生物、社會學、格物學、幾何,這種知識既龐又雜,對于讀書人來說,那根本就不是事。
反而更加公平一些,幾篇文章取士,其實這種讀書,更加枯燥,也讓人想要崩潰,理學盛行幾百年了,能出的題目都已經出現了,只要能考上舉人,那么水平相差幾乎非常相近,科舉考試有一定的運氣成份。
這不像理科,答案是一就是一,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文章的好壞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等全旭與崇禎聊了兩個多時辰,中間換了三壺茶,最后,崇禎皇帝掏出一份圣旨,只見這份圣旨上,既有崇禎的玉璽,也有內閣首輔溫體仁的簽押、也有兵部、禮部尚書的聯名,這說明這是一道正式的圣旨。
圣旨的意思是,加封全旭大明渤海國王,安東都護府大督護,開府儀同三司,世襲罔替等等。
崇禎此時也知道,他既治不住滿朝文武,也治不住全旭,朱慈烺將來想要坐穩江山,必須獲得全旭的支持。
打壓全旭,現在成了一個笑話,對于全旭只能籠絡。
如果太子可以得學到全旭治理地方、行軍打仗的本事,那么他有機會奪回大權。
臨行的時候,周皇后這才知道崇禎把太子送給了全旭。
周皇后有些不舍,可是她也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崇禎這個皇帝已經坐在火山口上,已經沒有了任何退路。
好在是,全旭把關寧軍收拾了,大明可以不收遼餉,崇禎還有可以臥薪嘗膽的機會。
周皇后對眼圈發紅的太子道:“你就跟在渤海王身邊好好學習,一定要聽他的話,認真學,這對你將來有好處,知道嗎?”
朱慈烺眼淚都要下來了:“母后,兒臣舍不得你……”
周皇后憐愛的撫摸著他的頭,說:“母后將來有時間了會來看你的,好不好?”